土牛客家文化館麵包樹 樹齡逾百綠意盎然

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

中部地區種植麵包樹不多,樹齡逾百年的更罕見。石岡區土牛客家文化館後方,種植一棵逾130年樹齡的麵包樹,綠意盎然、生機旺盛,成為當地許多居民的精神象徵與童年的回憶。

市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劉宏基指出,麵包樹為桑科,常綠喬木。產地包括太平洋諸島、雌雄同株。果實約10至20公分,通常做為觀賞與果樹種植。客家文化館後方的麵包樹,應是東勢區內最高齡的麵包樹,也有可能是台灣地區最老的麵包樹。

劉宏基說,這棵麵包樹是劉家先祖從花蓮帶回幼苗種植,至今樹幹約需3、4人合抱之大,據估算樹齡130年至150年。麵包樹的綠葉成蔭,是劉家子弟們小時候最喜歡嬉戲的場所。土牛里劉家宗祠遭921震災倒塌後,重建完成並規劃客家文化館。

劉宏基指出,早年地方居民日常生活與麵包樹息息相關,因為麵包樹的葉子大又乾淨,成為婦女年節製作紅龜粿、草仔粿的最佳襯底。麵包樹於每年3月間開花,7、8月間果實成熟,居民常將果實剝皮後與香菇、排骨煮湯,或果肉炒肉絲、小魚乾食用,味道還不錯。

因為風味類似麵包,因此稱為「麵包果」,除了果肉可食用外,其果核也可食用,滋味清淡,細加咀嚼之,有如吃花生米之鬆脆風味甚佳。果皮的表面密佈肉刺狀,外形橢圓,很像菠羅蜜,只是體積比菠羅蜜小,約5與1之比,熟果大約有鳳梨大小,外觀看起來彷彿是菠蘿蜜的縮小版,所以很多人誤以為麵包果就是菠蘿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