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假期移除紅樹林 鱷魚島主下不了手

工作假期移除紅樹林 鱷魚島主下不了手

本報2012年11月日彰化訊,林子晴報導

中國環保人士第一場工作假期在大城溼地展開,內容為移除來自中國的互花米草及紅樹林,來自廈門「鱷魚島」的島主林北水說,「我們那種都來不及了,這邊還卻把它砍掉!」不捨在言語中表露無遺。

兩岸環保NGO交流昨(7日)參訪大城溼地,經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介紹,了解到濁水溪出海口附近的紅樹林為防洪時所栽種的,但因濁水溪含沙量大,使出海口泥沙淤積嚴重,近年甚至是要花錢清理淤泥,而紅樹林的蔓延使泥灘地陸化,再加上入侵種互花米草的肆虐,改變了原本的潮間帶生態系;因而,在別處顯得針對而須靠人力保育的紅樹林,在此反而使得潮間帶生物的生存環境更緊迫。

沿途走在泥灘地上,看到許多互花米草有經過修剪的痕跡,施月英表示,這是無知且沒有意義的行為,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的植物,有盤根錯節的地下走莖,若不斬草除根對它是一點影響都沒有,根本就是浪費公帑。來自一家海洋保護公益組織「上海仁渡」的劉永龍也認為,「在我們那兒是管不著的,無邊無界的護花米草根本清不完!」

劉永龍提到,互花米草是在1960年代進到中國,過去水泥不普及且費用較高,人們想藉由戶花米草做植被美化,成本低,也達到效果,因此從北美洲引進;但當時沒有入侵種的概念,造成現在的慘劇。現在在這用鐵橇挖,能挖多少算多少,算是為這片土地盡分心力。

而在鱷魚島努力種植紅樹林22年的島主林北水,聽見要移除紅樹林,不捨的說著,「我們那種都來不及了,這卻是要把它砍掉!」移除紅樹林並非連根拔起,而是將這些樹鋸斷,當漲潮時海水淹蓋後,因環狀剝皮使其上端的枝幹失去運輸水分的功能,樹木因此枯萎死亡。

在移除過程中,島主提出經驗,建議泥灘地上可以養殖羊群,因為在鱷魚島養的羊吃紅樹林,而羊的口水中有種抑止紅樹林生長的成分,互花米草也可以成為羊的食物,羊的排泄物可以成為灘塗地的有機物質。這樣的經驗分享,是兩岸交流重要的互動,也是互相成長的一大基石。

除了工作假期之,中國環境NGO也走入社區,來到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大城鄉台西村,走在堤岸上,經由當地居民許立儀的介紹,由於六輕需要大量用水,在濁水溪上游建設集集攔河堰,阻擋水源使下游彰化平原地下水無法補給,地層逐漸下陷造就台西村河堤比住宅高的奇景。在堤防上可看到各家的屋頂,而地層下陷嚴重,使河堤一直在增高,河堤內的水道邊也可看到抽水機,隨時待命以免海水倒灌淹沒村莊。

當地耆老許奕結在堤岸上指著濁水溪畔表示,過去溪畔有著許多的魚塭及西瓜田,但由於濁水溪泥沙受攔河堰阻擋無法帶到海邊,海岸線後退使海水倒灌造成土地鹽化,當地已無法再種植成了一片荒地。而六輕造成當地水質、空氣及噪音的汙染,使他們更堅定意志要反對國光石化,希望為下一代留下好一點的環境。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副理事長蔡嘉陽在晚間的座談會中,為中國環保人士介紹反國光石化運動,希望此公民運動的經驗能對對岸有所幫助。

鱷魚島的二代島主林大聲問到,「要用什麼策略讓政府認同,兩地政治環境不同,民生需求有所差異,如何得到政府的重視?」芳苑文史工作者魏清水回應,生態旅遊是要有樂趣才能吸引人,讓外地人體驗在地的人情味,將土地的好傳播給大眾,分享這些公眾利益,而政府要做的是公共利益做好,如地方的建設等等。蔡嘉陽表示,以柔性訴求,帶很多人去島上體驗,讓人發現溼地除了食物,還有觀光、教育的產值,這新股產生的經濟效益若能讓政府發現,就有機會改觀。

中國環保NGO接下來還會參加三場工作假期,分別在台南黃金海岸、屏東阿塱壹步道及屏東來義,各有不同的型態,環境資訊協會兩岸交流專案經理謝璧如表示,希望此行能讓中國環保人士在體驗中汲取所需,將運用工作假期吸引公眾共同保護環境的模式,帶回中國推廣,也能讓兩岸環保工作,在交流中相互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