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痛?發燒一月全身腫痛 國中男生無力拿筆、吃飯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青少年莫名慢性關節腫痛,家長千萬別當成「成長痛」喪失警覺!一名國中男生一個月前,關節突然腫痛,以為是成長痛,放著不管,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開始發燒、全身像刀割一樣疼痛,連拿筆、吃飯都沒力氣,家長焦急帶到醫院急診,檢查發現發炎指數飆高,確診是「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差點關節變形。

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是小於16歲的慢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成因不明,因免疫系統異常造成細胞發炎攻擊關節,根據健保資料庫,每年約800多人在國內醫院定期追蹤、治療,從1歲多幼兒到高中生都有,高峰期在11至15歲。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說,排除感染與惡性腫瘤等因素,確診之後,這名國中男生使用第一線藥物仍控制不佳,因此,改向健保局申請生物製劑,1、2個月後,症狀這才消失,控制病情。

成長痛,不會紅腫熱痛!葉國偉提醒,且成長痛多發生在晚上,時間也不長,但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除了關節腫痛之外,早上起床也會有特別僵硬的「晨僵」。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手腳紅腫,很少會聯想到關節慢性發炎,多以為是扭傷、撞傷等運動傷害,而先帶孩子去國術館推拿、使用中草藥,未及早治療,反而造成關節持續發炎與破壞;還有家長以為孩子是成長痛,根本放著沒管。

葉國偉說,正因缺乏警覺心,門診統計,孩童、青少年平均得痛上4個月才能確診,林口長庚醫院分析1995年至2010年就診的292名、慢性關節疼痛超過6周的孩童後發現,其中6成6都是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男孩比女孩稍多,最常出現症狀的部位是膝蓋,其次是腳踝、手腕與手部小關節。

所幸與成人的風濕性關節炎不同,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的預後較佳,約8、9成控制良好,使用最少量的藥物,即可維持症狀穩定,甚至可以不必用藥;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患者,有較高血脂異常風險,醫師也提醒家長,及早診斷與治療,除了保護關節,更有助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林口長庚追蹤58名病童18個月就發現,經過規律治療,血脂異常能明顯改善,好膽固醇上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