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歲帖 看見台南的驕傲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文創者李俊寬製作「台南,拾歲帖」,最難得的是,堅持台南百分百原汁原味,除內容為台南外,從構思企劃、印刷製作,全使用台南本地資源。李俊寬說,台南土地的故事,由在地團隊生產製作才有感情,拾歲帖除敘述當年故事,更重視這群台南的驕傲。
李俊寬說,當初這些地圖原是設計商品的「工作地圖」,對許多老一輩而言,這些建築和歷史仍歷歷在目,但對新一代來說,卻猶如恍若隔世般陌生。在手冊中,他特地蒐集昭和十年的新聞標題,包括國際、台灣民生、台南地方重要事件等,如台灣製鹽開拓安平新鹽田、查探赤嵌樓地道、探陳宅、台南野球團至日本參賽等。
他以羅列的一百八十家開業店說明,百年老店「甘本堂」蛋糕烘焙坊屹立至今;料理店方面,鶯料理修復,「松金樓」如今已不存在。他在製作過程中,獲得許多人幫助,松金樓家族的蔡顯隆即提供相當多資料。
這本手冊的最大功臣是台南在地廠商,李俊寬說,手冊從構思企劃、文史考證、設計繪製、印刷製作,全部使用台南本地資源,因為他認為,台南土地的故事應由在地廠商生產才有感情,這些傳統工廠,數十年來在地生根與深耕,在台南努力打拚,他們有很強的製作技術和經驗,卻長期為國內外企業或品牌代工,他們一直守護台南這塊土地,沒有離開。
李俊寬也特別感謝中華日報社,報導印刷廠商「永新行」,讓他找上他們,地圖手札生產製作由永新行統籌,他希望政府能夠「看見這群台南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