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善啓動設計能量 年輕設計師們 給城市的禮物

(記者黃秀麗台北報導)臺北市從去(2012)年初開始啟動世界設計之都系列計畫,以「Adaptive City:Design in Motion(不斷提昇的城市:設計實現市民生活願景)」作為申辦主軸,強調以人為本(Design is People)的精神與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的概念,號召各領域的設計師、專業人士、市民,共同投入設計改善生活、共創宜居城市的集體合作模式。在此主軸下,臺北市也已正式獲選為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巨思文化與5% Design Action及應用劇本實驗室共同合作,展開的「民間參與友善環境設計」專案,於2013年六月正式啟動。 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現場感性的表示:「我們想做的事情不是小,是一個人生活在這個城市裡最根本的東西,也是世界設計之都最想做的東西,只要你們願意用熱血打造這個城市,變成各位想要的,那麼這有意義的活動,就是世界設計之都臺北最驕傲的部分。」這樣具體的改變,在為期半年的過程中,串連友善聯盟及超過百位的青年設計師,針對銀髮族、孕婦、行動或感官不方便者,提出具有公益精神、又兼具商業效益的創新設計,以及知識和論點的分享。設計師們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積極與各類不便者族群交換意見,把「愛」及「同理心」化為設計的能量,具體落實為給城市的禮物。臺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也非常肯定所有設計師的付出及對城市的改變。 「民間參與友善環境設計」專案以主題設計行動,搭配每月的設計小聚講座與網路宣傳的模式展開。藉由5% Design Action及應用劇本實驗室架構出兩個設計行動平台,透過共創設計工作坊,讓設計師與使用者可以直接交換經驗;多位設計師都表示,參加行動之前「從來不知道行動不便者的需求」、「不知道還有這麼多人關心這件事情」、「原來我的設計專業可以這樣發揮」,進而重新反思「設計」的初衷與意義。而平時在消費市場中未受重視的老弱婦孺等不便者,以及提供服務的業者,換個角度、加入設計專案之中,成為啓發創意的關鍵及帶來全新商機的潛在市場,並親身感受「設計」能帶來的改變與力量。 成果發表會將呈現兩個工作坊集合了超過百位的設計師,所提出的9項友善環境提案。包括為期超過一個月的5% Design Action「友善餐廳服務設計」工作坊,針對親子用餐族群的「媽寶救星」,提供帶年幼的孩子用餐的家長寓教於樂的創意設計,以及透過創新的菜單設計、搭配服務互動軟體輔助的「Poker Walker」、「Eye, Can do it」等,讓聽障或視障人士也能舒適用餐的友善餐廳設計共8項,目前部分已逐步進入實際執行階段。針對城市中的弱勢族群需求提出的服務設計,不僅讓人眼睛一亮,也即將透過餐廳、各相關協會基金會,以及臺北市政府進行宣傳及實際操作。2013/11/28(黃秀麗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