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減少 學者憂輕洋務重兩岸

(中央社記者林淑媛華盛頓特稿)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關切留學美國人數下降,學者也認為,不光是留學生,一大批台灣學者絡繹於兩岸,願意飄洋過海到美國開會的人也愈來愈少,浮現了「輕洋務、重兩岸」的現象。

最近剛來美國華府參加一場兩岸議題座談的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丁樹範感嘆說,「現在根本沒有人要辦洋務」,很多人不願意到美國來講「螃蟹文」、吃洋食,還要忍受惱人的時差。

不僅出席研討會名單刪了又刪,找不到適合的人選,連博士生也不太願意飄洋過海到美國「熬」學位。

目前正值學校暑假期間,輔仁大學帶了一群學生到美國天主教大學(CUA)暑期進修,全程以英文教學,學生也用英文完成報告,這是輔大與CUA合作模式,不同於遊學團,學生在來美之前,必須先在輔大上課,結束在美國課程後,即可取得學分。

帶團來美國的輔大資訊系教授胡筱薇認為,學生離開家到美國可以開展視野,提升國際化程度,未來希望能夠爭取在美國企業界實習,讓學生有機會從實務經驗中學習。

事實上,台、美大學近年合作交流頻繁,但丁樹範擔憂的是台灣學生不願意到美國留學念博士,長期而言,會對台灣學術界帶來負面影響。

丁樹範說,以前台灣學生到美國留學比例最高曾經到80%,現在已經降到50%以下,到歐陸念書占留學生比例則已經超過50%。

對歐美學術體制差異,丁樹範分析,美國國力雖然相對以前衰退,但高等教育還是執世界牛耳,歐洲大學競爭力不如美國,很多歐洲大學紛紛改學制模仿美國,總體而言,美國訓練比歐陸大學紮實。

如果到美國念書的學生少,丁樹範認為「跟隨世界腳步會落後,不管科技或社會科學都一樣」,台灣博士生或已經取得博士學位也好,丁樹範建議至少到美國1年,在耶魯、哈佛、史丹佛等名校學習,打開眼界,若能留長一點時間更好。

只不過,現在連一些研究歐盟的學者或博士生,都取捷徑只飛到大陸社科院「研究」歐盟,對這種畸形的現象,丁樹範頻頻搖頭,直說「大家都不願意辦洋務」。10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