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台:「日本市民的主張」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曾健民 從9月11日日本野田政府悍然把釣魚台「國有化」起,中日關係達到了戰後以來未曾有過的劍拔弩張的局面。在這期間,日本除了右翼政客以及媒體再加上少數極右團體的叫囂之外,整個日本社會呈現了異常的靜默;靜默代表著可怕的認同,或者對政治的冷漠,或對政局的無奈? 日本曾經有過強大的工會和左翼政黨(以前的社會黨一直是自民黨之外的第二大黨);思想、文化、學術界也有悠久深厚的左翼批判傳統,中日友好的力量也一直十分強大。然而,從1990年代蘇東波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後,再加上日式新自由主義的雷厲風行,這些維繫日本作為和平國家的力量全都垮了。 在日本社會這種異常的靜默中,9月28日有一群日本文化思想、社運界的朋友,發起了「制止『領土問題』的惡性循環─日本市民的主張」的連署運動。發起人有前《世界》雜誌總編輯岡本厚、律師內田雅敏等,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也加入了連署。現在正廣徵日本市民加入連署,準備在10月18日正式到日本首相官邸進行活動。在急速保守化、中國威脅論一邊倒的日本社會中,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運動,燃起了一點希望之光。 這份「日本市民的主張」,已經以日、中、韓三國語言正式發表,中文版已在網上廣為流傳;只是中文版在翻譯上有些問題,與日文版原意有些出入,閱讀時要小心求證。 總體來看,「主張」表達了日本市民對和平的願望,對其勇敢和熱情應表達敬意,然而,它的十條主張也隱含了對日本社會現實妥協的痕跡,雖然這可視為發起人為了徵得更多「市民」加入連署的政治考量,或者各種主張的折衷。譬如:這次的行動原基於釣魚台危機而起,應集中在釣魚台問題,卻把層次相異的日韓獨島問題併論,這就稀釋了釣魚台問題的現實尖銳性。「主張」的主軸把釣島問題集中在日本的「歷史問題」上,並寄望各國通過協議、對話、共同開發,基本上贊同了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然而,「主張」卻避開了釣島問題背後日美安保霸權的本質──真正的嚴峻的現實問題。 有一位加入連署的日本朋友同時提了個人意見。他認為「主張」應該強調「回到波茨坦宣言的精神」、必須把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放在「主張」的出發點、「慰安婦」問題應該包括全亞洲戰爭被害的女性、必須明確批判喪失客觀公正性且煽動排外主義的媒體。他還指出「主張」文中使用「東支那海」的謬誤,應該改用「東中國海」或「東海」。總之,「主張」在日本有其進步的一面,但在釣島全體的問題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