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當醫院變成旅行社

衛生署於日前公布第一波醫院名單,未來這些醫院將可直接以「健康檢查」以及「醫學美容」的名義,向移民署申請中國大陸民眾的「醫療觀光」行程。本周即將有第一批來自遼寧的高級官員以及醫院院長成行,衛生署接下來打算公布第二波的醫院名單。從此,台灣的各大醫療院所開始搞起了「旅行社」的生意,代辦旅客來台灣醫院一遊。 讓人擔憂的是,當醫院變成了「旅行社」,台灣將陷入了「一個醫院,兩個世界」的風險中,「醫療服務的兩個世界」將更為明顯。「醫療觀光」市場的開放,是醫療產業化、市場化的極致,自費項目的不斷擴張早已排擠了許多重要醫療服務的發展,而未來「醫療觀光」市場隨著競爭程度的提升,相信各醫院勢必賣力相搏。無論衛生署如何解釋「醫療觀光」不會影響全民健保架構下的民眾醫療服務,可以預見,其實已經在發生的是,許多醫院的整體發展方向受到了這股「營利」的風潮,而有所調整與扭曲。 未來民眾到了醫院,可能會發現那裡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服務,不論從硬體的裝潢擺設,或者是服務的內容與收費。一個地方有著高貴的病人,美輪美奐像飯店的診間病房,還有特別挑選身材高、長相帥氣的醫療人員向您鞠躬微笑;另一個地方則有為病痛所苦而呻吟求助的病人,健保給付的吃緊讓醫院勉力維持醫院評鑑要求的基本水準,為您服務的是連值了好多天班、過勞精神不濟、或者流動率相當高的醫護人員。 另一個要面對的則是「醫療人力的兩個世界」。當醫療服務劃出了「醫療觀光」以及「全民健保」的兩個世界之後,醫事人力在當中的流動,絕對不是衛生署信誓旦旦地說不會「四大皆空」、各專科會自行限制名額所能解決。醫護人員的勞動環境仍未改善,內外婦兒等四大科的人力仍然招募困難,而「兩個世界」的工作條件愈差愈遠之際,勢必繼續掏空醫療人力的適切配置,更嚴重的是造成醫療人員內部的階層化。 第三個要面對的是「醫學倫理的兩個世界」。第一波核准上路的醫院,包括了許多台灣的「龍頭」醫院,肩負著台灣醫學教育重責的醫學中心。在這些教學醫院中,一方面指導學生「醫學倫理」、「公共衛生」,期待學生懷著利他、悲天憫人心腸為民眾服務;另一方面醫學院老師們則自己幹起了「營利」的大生意。不知道以後醫學院老師們在教「醫學倫理」時,會如何向學生們說明? 事實上,以「健檢醫美」為主軸的醫療觀光,正面臨了嚴厲的醫學倫理挑戰。「健康檢查」不是一種沿路販售的健康商品,仰賴的不是高貴、細瑣的高科技儀器檢查,重要的是誰該檢查、做什麼檢查,以及做完檢查之後怎麼辦的問題。需要的是醫病之間的長期了解、追蹤,才能發揮健康檢查的最大功能。 醫療觀光的「套餐」,並不容易建立起這種醫病之間的長期關係。許多無謂的檢查,甚至可能造成醫源性的傷害,或者檢查結果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恐慌,一次性的醫病關係也不容易形成後續追蹤的夥伴關係,而醫學美容所需要的後續照護與維持,也不可能在這種關係中達成。更嚴重的是,當醫療觀光客撒了大把鈔票,抱著滿心期待來「買健康」之際,不完整的健康檢查以及醫學美容,將可能讓醫護人員捲進更多的醫療糾紛漩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