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不一定都貴森森

中國時報【(執筆:張翠芬)】 台灣熱烘烘的夏季,都會中心與市郊的溫差達攝氏3-4度。據統計,氣溫每上升攝氏1度,空調耗電量約上升6%。如果採用綠建築,除了節能省碳,一年需要開空調的日子可以減為40天! 位於桃園龍潭的歐萊德綠色工廠就是這樣做到了!在占地8百多坪約2座國際標準游泳池的基地上,結合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能源效率管理,加上雨水回收系統及生態水池等,獲得第7屆優良綠建築獎。 自2001年起,政府對公有新建物開始強制要求綠建築標章認證審查,民間則採自願鼓勵性質,目前所有5千萬元以上公有建築均需申請綠建築標章,5千萬以下建物也須通過「節能」和「水資源」指標。 綠建築一定都是「貴森森」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長何明錦強調,這是大眾錯誤認知,綠建築整體造價和維護成本其實是降低的,例如歐萊德工廠造價是一般的7、8成。至於一般住家建築,只要多做綠化、遮陽,改用省電省水裝置,雖然沒標章認證,一樣也有節能環保的綠建築精神。 在公部門帶頭下,台灣綠建築逐步形成風潮,不過,何明錦卻感慨,民間申請的綠建築標章都要求通過最頂級的「鑽石級」,反而一般公家建築往往只要「合格」就好,有點交差了事心態。 建築節能比其他產業節能更重要,因為建築物壽命長達4、50年,節約能源效果遠勝於一般家電,建築外殼若設計得宜,可輕鬆節能50-60%。據統計,設計不良的玻璃帷幕大樓全年空調耗電量大約是一般RC外牆大樓的4倍,例如前幾年啟用的台中新市政中心,大樓以玻璃帷幕包覆,就被列入負面教材。 何明錦表示,在長達40年的生命周期中,國內綠建築預估每年可省電13.51億度,省水6339萬噸(相當於25356座國際標準游泳池容量),共減少碳排放量76萬噸,約等於1977個大安森林公園所吸收的CO2,每年節省水電費約53.6億元;進一步帶動綠建築相關產業產值年約1200億元,可望成為台灣產業的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