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病理學教授 來台切除籃球大小肝臟血管瘤

菲病理學教授 來台切除籃球大小肝臟血管瘤

菲律賓的一名病理學教授五年前被診斷出血管瘤,由於腫瘤壓迫,一度連站著都無法呼吸。經由台灣學生引薦來台,透過三軍總醫院團隊,切下一顆直徑達30公分、接近籃球大小的巨大血管瘤,手術相當成功,今天出院返國。(黃仲丘報導)

一位47歲的菲律賓教授John Dennis,5年前因為腹脹而且摸到硬塊,就醫後發現在他的左肝臟,胃的正上方有一顆大約8公分大小的血管瘤。由於血管瘤切除手術風險高,可能造成大出血。他跑遍當地各大醫院,所有醫院都建議他進行全肝移植。

但是考量肝臟移植必須終生服用抗排斥藥物,此外可能造成免疫力低下、三高等副作用。John五年來只接受動脈血栓栓篩手術等保守治療。但是最近一年,他的血管瘤快速成長為25cm乘30cm將近一顆籃球大小,已經壓迫到右肝。

最後,由台灣學生引薦,在5月15號,透過三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謝宗保的團隊,除了切除左肝,也將將包覆在右肝靜脈的腫瘤切除。

謝宗保說:「腫瘤是很大大概25cm到30cm。手術最困難的點是到右肝靜脈的時候,因為這個瘤也包覆到右肝靜脈,我必須很小心的把右肝靜脈分出來,等到過了右肝靜脈,之後就可以很輕鬆的把腫瘤拿下來。」

經歷了4到5小時的手術,John切除了左肝及部分右肝,右邊的肝臟剩下800克,謝宗保表示,術後一年,切除的肝臟又可以長回原來的八成。John也在5月25號出院返國。

謝宗保表示,肝臟血管瘤發生率約1%到2%,腫瘤增生的內皮細胞,會消耗體內的凝血因子,凝血能力變差,會增加出血、血栓風險。初期並沒有徵兆,有徵兆通常已大於八公分。健檢時,可透過超音波篩檢早期發現。

(攝影,報導:黃仲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