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食安風暴!自己煮菜色太單調 主婦不明偏頭痛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自己煮較健康?食安風暴連連,一名家庭主婦在意家人健康,努力料理三餐,早餐自己準備、中午帶便當、晚餐全家在家吃,沒想到卻出現長期偏頭痛、暈眩、半夜抽搐的症狀,經過營養師分析日常飲食才發現,原來婦人習慣某些口味、菜色,除了豆魚肉蛋外,餐桌上至多只有2樣菜及湯,長期吃下來反而營養素不足。

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受限菜色準備及烹飪習慣,即使天天自己煮來吃,不少家庭主婦依舊面臨維生素和礦物質長期不足的問題,出現偏頭痛、暈眩等困擾。

尤其,國內幾乎每隔一陣子就有食安風暴,在家煮族群大增,一份最新的「飲食認知、行為調查」就發現,高達6成國人認為在家煮就是營養均衡,更有近8成的自煮族認為自己營養充足,比例較外食族高出1成。

在家煮不代表飲食就一定均衡完整!黃淑惠強調,忽略「烹飪口味習慣」、「反覆加熱導致營養流失」和「各類食物準備份量不足」3大偏差行為,許多煮婦們實際上卻缺乏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身處高度營養缺乏風險之中而不知。

臨床發現,許多自煮族常依照長年的口味習慣準備菜色,食物攝取的類型過於單一,黃淑惠舉例,一般媽媽常以白米飯當主食、只煮綠色蔬菜,反而吃不到糙米、其他全穀類和各種類蔬菜所含的多元維生素和礦物質。

此外,許多媽媽習慣一次準備當天晚餐以及隔日中餐的便當,吃不完捨不得丟,又留著2、3天反覆加熱,更導致飯菜的營養流失。

黃淑惠強調,許多家庭主婦都只知道每餐要有菜、有肉,卻只各準備一盤,全家人分食下來,份量很容易不足,以一家四口計算,每人、每餐應至少要有蔬菜2至3種加總1飯碗量,水果約1拳頭量,豆、蛋、魚、肉則要相對減量至手掌心大小,才能勉強達到衛福部每日建議攝取量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