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改場彩色米技術 天然蔬果為白米上妝

為提高孩童的食米量,近期彩色米在市場上相當熱門,不過,這些米多以人工色素染製而成,缺少了健康。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經過研發,以天然蔬果的花青素、葉綠素,或保健作物如紅麴、薑黃做原料,製造出紅、黃、綠、紫等顏色的彩色米,目前已經技轉,預計年底上市。 花蓮區農改場針對米粒表面的處理技術,主要是運用於紅、黃、綠、紫4個顏色,分別來自紅麴、薑黃、綠色蔬菜和花青素。白米以免洗米為原料,在經過加工上妝之後,民眾買回家不用再洗滌,直接浸泡烹蒸就可食用。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專屬授權給民間廠商,一天產量可達2公噸以上,業者正積極生產中,預計年底可以上市。農改場場長黃鵬說:『(原音)一個就是台灣米的消費量很低,我們希望孩童來吃,以及餐飲業者,也希望提供一些健康多樣化的,譬如在做壽司方面,就非常討喜。』 農改場也表示,彩色米的消費市場除了家庭外,餐飲民宿或是休閒農場業者都可以用來製作創意料理餐點,以發展觀光旅遊特色,甚至可與在地蔬果和保健食材結合,開發為農特產伴手禮。初步預估,彩色米的價格約為一般白米的2到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