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空轉沒願景 速推新十大建設

中國時報【本報訊】 近來「悶經濟」、「悶就業」似乎成為台灣庶民社會共同心聲。我相信,再多數據堆砌也比不上民眾切身感受,台灣經濟是出了問題,連帶讓就業市場疲弱不振。我們不能用鋸箭法看待當前困境,政府必須拿出魄力推動重大公共建設,落實產業轉型,以國家願景指引民眾方向,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台灣經濟為什麼這麼悶?根本問題除了傳統產業空洞化外,數十年來我們以代工製造與出口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已面臨考驗,獲利率越來越低,商機漸被新興國家瓜分;韓國、新加坡等對手又紛紛轉型成功,台灣卻坐困愁城,眼看優勢不斷流失。 過去數十年台灣經濟奇蹟的誕生,蔣經國與孫運璿時代推動十大建設與新竹科學園區,就是帶領我們跨過經濟轉型陣痛期,引導國家發展,跟上世界潮流的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共建設給了人民方向感。只要找到新的產業發展契機,經濟回春、景氣提升,就業與薪資水準就不再是問題。 去年底台北市推出「台北新十大建設」,也是相同理念,希望透過重要公共工程,吸引投資,為民眾創造財富與就業。更同時針對廿一世紀網路科技、都市活化與文創業發展求,透過雲端產業園區、光纖入府、捷運路網、松山機場開發、雙子星國門建設,奠定台北市未來廿年的國際競爭力基礎。 還記得我們推出新十大建設後獲得不少學界迴響,更有學者呼籲,台北市版新十大建設雖好,還是城市的建設願景,期待中央劍及履及,推出振興台灣整體經濟為目標的新十大建設,透過更多預算與強勢的政策工具,帶動國家發展。 但遺憾的是,半年過去了,我們在一些政策攻防上不斷爭議、空轉,依舊看不到未來的願景方向。 我認為,就業問題只是表象,產業與整體經濟才是政府的目標,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建議,政府應立即凝聚產官學界共識,推動廿一世紀國家十大建設,強化公共投資,創造就業機會。 其次,針對各區域急須推動的指標型建設,政府應以更積極態度,法令鬆綁,協助盡速落實。當然,針對新科技趨勢衍生出e世代基礎建設,包括光纖、雲端與無線寬頻,政府也應擬定具體計畫,在短時間內跟上世界腳步,以提升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