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管會前委員長亞滋寇:核能既不乾淨也不安全

美國核管會前委員長亞滋寇:核能既不乾淨也不安全

美國核管會(NRC)前委員長葛瑞.亞滋寇(Gregory Jaczko)今(23)日表示,從乾淨與安全能源的角度,核電既不乾淨,也不安全,核廢問題也無法解決。他也舉日本福島核災為例,事故發生後不僅無法善後,十萬人被迫離開家園,需數十年善後,更立即造成5千億美元的損失,也顯示當時的應變計畫沒用,資源也不足。 亞滋寇下午在立院發表以「乾淨、安全、可靠的能源未來-核電的選項」為題發表演講,分析日本福島事故以及為何還有國家在使用核能源。他的結論是核能並不安全,且成本不低。 亞滋寇表示,就能源政策來說,每個國家必須先認清楚自己國家的能源現實,弄清楚之後才能決定下一步要往哪邊走,而在看供給時不能只看現況,還要看未來增長是否能滿足需求;目前,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在發電方面,而世界上不少國家增長速度都超過美國。 他指出,使用核能有三個理由,第一是很多國家都希望保有核能的電力,是不知未來有一天可能需要發展核武,尤其現在中東國家有些發展核電,其實是在發展核武,中間是有些模糊地帶的。另外第二個原因是希望在能源供給上有多元性,包括先天的限制,或本來就有產佈或產鈾,很容易就用核能發電。第三是比較常聽到的,既要兼顧電力供給,同時也要減少二氧化碳的原因,在美國這是比較重要的原因,這也是為何美國還是持續使用核能發電。 接下來從能源政策的規劃的角度來看。他指出,未發發電設施或能源的三個原則,第一是要乾淨、不會排放有害氣體,第二是要安全,第三則是可靠,需要時就能用到。 核廢對人體有害 無法解決 亞滋寇指出,核能是不是潔淨的能源?它有一些標準,有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第一核能的確不太會排出汞,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這方面它是乾淨的,它好像算是一個乾淨的能源,但在核電廠每天運轉過程中一定會排放輻射或有毒廢水,一般都相信這應是在有害範圍下,「但對人體傷害一定還是有的,這無法衡量」。 其次,他指出,核電廠是巨大的工業設施,為維持正常運作,必須消耗大量的水,這就會影響到水資源的分配,或造成周圍環境溫度變高,「當我們談到它會釋放輻射和污水,以及對水資源的影響,做為潔淨能源也許影響不大,但我覺得這還是值得關切的議題」。 「最重要的是,相較其他發電方式會排許多廢氣到大氣當中,但核能主要的問題,會在核廢料上頭」,亞滋寇說,「比如說以10年的核廢料來看,他的輻射量在每小時2萬侖目,相當於20萬毫西弗的量,「遠高過會造成人體會致死的量」。 亞滋寇接著指出,而且核廢料中的輻射毒素,需要數十年,甚至百萬年才會回歸到安全而不會危害人體的地步,「所以有人說核能它是乾淨能源不會立即污染,但它可能危害我們以後的世代,不知怎麼處理」,「從這樣來看,核能乾淨嗎」? 「其實核廢的問題很多國家還在苦惱,也還沒處理好,很少有國家真的找到解決之道」,他說,比方說再處理,在過程中把可棄置處理、掩埋掉,可用的拿來就當做新燃料來使用,當然也可直接掩埋掉,不要再處理、循環利用,然而,「許多國家的問題就是要掩埋時,要找到一個地方真的夠『安全』,讓廢料數十年、數百萬年回復穩定,但要符合的地點非常非常難找」。 提到核廢料「管理」,亞滋寇認為這也是很大難題,「核廢料會存在那裏那麼久,好幾個世代,都必須要繼續去管理它」,這些問題的解決都不易達成,「如果從潔淨能源角度來看,即使未產生立即的空氣污染,但留下來的廢料問題,是現在沒有辦法解決的」。 核災無法挽救 影響數十年 至於核能真的安全嗎?亞滋寇提到,多數人認為安全的定義,免於是免於受傷、風險、生命損失,但對核安專業、核電產業的人來說,和一般人想得不一樣,他們的安全就是「發生意外的機率很低,對他們來講就是安全的」,若安全定義民眾與專業人員沒共識,聽來就是「雞同鴨講」、沒定論。 亞滋寇指出,不管政府領導者政策制定者科學家或一般公民,對於安全一定要先有一個定義。他說,在見證福島核災後我對安全的定義,他有個全新的看法,「我覺得福島核災後,核電廠的安全就是不能發生任何有必須撤離居民必要的意外的發生」。 亞滋寇回顧福島核災的經過,災害時福島第一發電廠非常嚴重,但最後卻造成四座電廠無法正常運作,而福島一號爐爐心熔毀,原因是因為電廠失去電力而無法冷卻,隔天發生氫氣爆炸,更難了解原因。 他說,令人驚訝的是過了二、三天後,其他的反應爐也沒辦法恢復運轉,比如二號經三天後才確認到了沒辦法運轉的地步,三號在海嘯發生二天之後,冷卻系統才完全地故障,所以大概在海嘯三天後,三號爐也發生氫氣爆炸的事故,四 反應爐大概在發生五天後也發生氫氣爆炸的事故。 亞滋寇指出,福島事故後短短幾天還是很多人進出,希望能挽救核災的情況,除了第一爐當下就爐心融毀,二、三、四都還有一點機會,但該廠反應爐本身糟糕的設計,使得它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他指出,福島核災對週圍民眾發生影響,「十萬人流離失所被迫離開他們的家園,同時也因為福島的發生,全日本核電廠都停下來,日本瞬間就失去30%的電力供應,對日本的產業營運經濟都有很大立即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些影響是數十年後還會存在的」。 亞滋寇說,雖然核電廠不再運作,但幾十年之後的世代還要面對它仍在排放污水,還是有很多熱氣要排除,以及移除高污染的廢料,並且設法讓民眾回到家園,「這些事情有很多是還做不到的」。他說,「這些事可討論,但已無法挽救,有些地方已完全變為鬼城、小鎮沒人居住,有些城鎮則已消失了」。 福島核災應變計畫根本沒用 資源也不足 至於福島核災損失有多大?亞滋寇認為很難有明確估量,他以災變發生一年後,美國的擁核團體指出核災造成日本高達五千億美元的損失,「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相當於把全球所有的電廠蓋起來的成本」,「我們無法了解福島原因但它卻造成這麼大的損失,這也是核能的巨大挑戰」。 亞滋寇指出,在發生核災意外後,如何保護民眾的安全與福祉?每次有核電意外發生時曝露出來就是民眾的疏散和安全。但他直言,「這些計畫有很多是沒有用的,如何做到緊急應變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他說,在美國,應變計畫並無專責機構,只是由聯邦和地方政府協助民眾找到安身之所,美國在三哩島核電廠事故後做了很大改變,「三哩島和福島相似,事故發生後暴露應變措施的不足」,像福島發生後,有民眾被疏散到比原來所待的地方輻射量還要高的地方。 此外亞滋寇說,核災也暴露出這些國家原來所持對核能的信念都是錯的,例如以為事故發生就是一座反應爐意外,但像福島一次是四座反應爐出事,應變資源根本是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