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動盪只是中共信任危機的冰山一角

習近平與李克強的新的一年,面臨的挑戰將十分巨大,因素很多,大多是「非經濟因素」的失控導致崩盤。其主要禍源還在政治改革太過於僵硬,讓整個局面無法打開。他們所經營的中共政府,信心危機與日俱增。

瑞士銀行全球首席投資總監Alexander S. Friedman在最新報告表示,今年全球經濟面臨三大考驗,分別是QE是否成功退場及歐洲銀行資產品質是否通過資產品質審核,還有最嚴重的是,中國信貸危機。


瑞銀指出,前兩項在可控管風險內,美國聯準會已將QE每月購買規模從原先的八五○億美元縮減到六五○億美元,目前為止,包括公債殖利率並無大幅波動,「美國今年經濟基本面足夠穩固,應可抵禦QE逐步退場的影響」。另外,歐元區銀行業能否通過資產品質審核。瑞銀指出,歐元區銀行類股票(Eurostoxx銀行指數)從去年十二月中迄今上漲八%,主要就是反映歐洲國家公債殖利率下滑,包括葡萄牙和愛爾蘭都成功發行新債券。換言之,「2011年歐債高峰時的惡性循環已得到逆轉」。雖然兩個主要已成熟民主化的經濟體仍存在有危機,都在監控範圍之中。監控的工具來自民主制度下的自由人權與法治。都是「非經濟因素」的經濟貢獻。

中國能否能夠避免信貸危機?瑞銀指出,中國目前嘗試利率自由化,代表著利率將逐步升高,瑞銀估計,「兩年內中國利率將上升近二百個基點。如此一來,循正規管道向銀行借錢,或仰賴「影子銀行」的企業,融資成本將大增,倒帳機率也將上升,將造成銀行間拆帳市場的波動」。瑞銀認為,中國政府近期數度注資,降低短期資金壓力,不過以中國如此龐大複雜的經濟體,轉型過程的任何失誤都將帶來嚴重風險。而失誤的可能性幾乎是必然發生,原因是「非經濟因素」:不民主與沒有人權與自由,更談不上法治的中國,使所謂的「自由化」根本就是「特權搶劫」的工具。

非正規金融體系由特權經營的「影子銀行」貸款,占中國總體放款比重持續攀升,即使是合法經營的高利貸業者(另類特權)的貸款年利率也高達40%;不過隨著景氣的下滑,這類高息放款等於是「不定時的經濟炸彈」,目前有些年利已高達50%。「影子銀行」放款規模仍在增長。據中國央行統計,2013年前10個月,放款總額只有53%來自銀行,低於2010年的72%與2012年的92%。「影子銀行」的壯大導致高風險貸款,推升房市價格,並增加中國信貸危機風險。

去年中《華爾街日報》曾報導,中國信貸擴張速度已超過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前的水準。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中國企業與家庭信貸快速攀升,從2008年占國內生產毛額(GDP)120%左右,迄目前超過170%,還不包括金融企業債務在內。相較於美國金融危機前信貸激增期間,該比率從2001年的143%,升高至2008年的177%。可是美國是民主國家,信貸危機可以用經濟因素與非經濟因素的民主法治手段過關,中國在這些方面缺乏民主法治監控機制,要怎麼解套?答案是一片空白。

瑞士銀行(UBS)資深經濟顧問馬格諾斯表示,類似美國房市泡沫化過程,「中國透過無節制的信用擴張來刺激經濟,而非尋求更好的經濟成長動力,導致收入差距擴大,這些都是一國處於金融動盪相對嚴重階段的預警跡象」。;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作空大撈一筆的投資人開始將空頭目標鎖定中國,押注美式金融危機可能在中國重現,放空提供明融資貸款助長房價與公司債務的銀行股。

要注意,這些金融動盪的消息都是由國際社會來公告而非由中國內部的監控體系,包括媒體與自由言論的「非經纃因素」來提醒,甚至這一類「報憂的烏鴉」,已在中國境內被完全噤聲。最近國際記者調查中國高官海外帳戶問題,就是最明顯的情況,網路全被刪除。中共想用獨裁治理的方式,不但無法禁絕腐化,反而成了汙垢的保護者,這種黑手政府,想用純經濟金融的手段解套,其結果是愈陷愈深。

這樣的爆炸點,不但發生在金融問題,在政策面一樣百病起發,根據彭博報導,中國太陽能產業在補貼政策支持下過度興建擴廠,產能嚴重過剩,近年來價格大幅下滑,造成企業負債累累,全靠地方政府金援勉強存活,造就大量殭屍企業,不久之前才開幕的江西新餘太陽能交易市場現已成為「鬼城」。號稱將打造成世界重要太陽能產業基地與「矽谷」,可容納一七○家廠商進駐的三層高城樓,占地面積廣大,絕大多數辦公室都閒置與大門深鎖。 新餘市政府扶植太陽能廠情況也發生在中國其他太陽能產業基地,就算官方透過補貼政策與發放高達四七五億美元信貸,來協助業者低價搶奪德、日、美廠的市場優勢,但仍無助改善中國太陽能業者這幾年來的慘虧,不是面臨倒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