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把刀憑什麼不能說嘴國防部?

九把刀日前為「洪仲丘案」痛批國防部「臉皮很厚、把大家當笨蛋」,21日出席金鰲勳告別式的資深製片梅長錕對九把刀的批評不以為然。他甚至說:「九把刀對軍方不了解,他只拍好一部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就能插手天下事?我們拍了50多部片呢!他更覺得九把刀羞辱軍人,對社會又有什麼好處?」

洪仲丘的不幸事件,不只是九把刀,全國國民都有權力監督政府,九把刀的發言根本沒有羞辱軍人,他講的是「客觀事實」。國防部案發至今三周,每推進一個線索就烏龍滿天飛,作文簿不見之後可以找回來,找回來後發現洪仲丘的退伍前半年日記一片空白。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每周就是要寫日記,更別提那消失的監視器畫面。每一個最關鍵的線索通通有問題,國防部不是把大家當笨蛋不然是什麼?

媒體喜歡找九把刀訪問當標題,是因為九把刀言之有物又做足功課,更是許多網友心中的意見領袖。九把刀或許對軍方不了解,但對整起事件絕對有空間說嘴。如果對這件事情最瞭解的人就是軍方,那為何至今仍無法給出一套合乎邏輯的說法?

另一個角度,九把刀拍好一部片,能不能插手天下事?老實說,這根本與他有沒有拍好一部片完全沒有關係,否則其他名嘴連一部電影都沒有拍出來還不是插手天下事?更何況九把刀拍好的這部片的全台加上國際版權與賣座數字,就這一部就好,一部就好喔!說不定就抵過梅長錕拍了50幾部的票房總合。

換句話說,我不曉得這位前輩特別提到自己拍了50部的用意為何,這就像軍隊裡常用的,「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一樣的道理。口氣暗示著「資深才有機會說話」、「我們這些拍軍教片起家的都沒說話了,憑什麼你這個後輩有言論發球權」殊不知過去的軍教片美其名就是強化宣傳國防部意識,對於人權等見解,我想就不用苛責過去《報告班長》系列這些作品是為了娛樂大家為使命吧?

另外,上周末超過千名學生守候在成功大學,追思洪仲丘同學。最後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發表了一篇社論,表示『校方不希望因此事件,演變成為社會運動,造成大眾的困擾。』

我實在不能理解這些教授老師們是不是在學校待久了,就失去了和社會溝通的能力?今天這一切若非公民、學生們些自發性地發起活動,理性地表達他們對這整起事件的態度,抗議政府行政速度與軍方作業龜速,媒體還會這樣對相關單位施足壓力嗎?

華人社會裡長久被馴養成聽長輩的話,學生們只要乖乖念書就好,切勿插手其他公共事務。但這些孩子們往往是最沒有利害關係的一群良善公民,多少熱情革命都是假學生之手遍地開花?古今中外皆然。若這些關在象牙塔的教授們視這起平和的抗議行為當成會造成大家困擾的社會運動,那就證明了這些教授們缺乏同理心,甚至也缺乏對於公民運動的參與度,甚至還間接透露了學術界裡那副潛在不親民的高傲姿態。


現在,整個台灣社會瀰漫著對政府權勢的不信任感,如同導演戴立忍在台北電影節頒獎時的致詞:「以前你如果要找導演,可以到電影節或影展,現在呢,上街頭去找比較快。」每一個對社會存著期待感的人就會想要表達立場,希望這個社會能降低各類不公不義的事(大埔事件強拆亦然),這些導演們都是拿出創作的良心試圖與社會大眾對話,至於那些老古板就不要出來發言,免得被發現你的想法早就過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