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益」出發建立兩岸「共同價值平台」

民進黨的中國政策開始進入新的階段,交流的層次與定位在一種「創造性模糊」的狀態,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表示,「兩岸應透過專業導向的交流,兩岸交流應多層次、多面向、多元性,不該淪為特定政黨或少數人壟斷、營私的行為,應超越意識形態,重視雙方各種專業發展的經驗交換,賦予新的內涵與意義,雙方智庫制度性交流是體現專業交流的重要平台」。在這個基礎上,小英教育基金會由執行長林全率團訪問中國,這次出訪中國的成員,包括前國安會副祕書長江春男、以外交見長的立委蕭美琴、從事大陸政策研究的前立委邱太三、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和中研院院士胡勝正等。不過,蔡英文表示,如果她要考慮訪中的話,「必須是對台灣有利、且對兩岸情勢穩定有助益,如果持續保持交流狀態,相信或許有一天條件會成熟,但現在沒有這個計畫」。表示目前的模式,還沒有辦法讓「前民進黨主席」踏上中國領土。

外界質疑為何不在行前先對外說明?蔡英文說,這次旅程希望低調,是希望專業性的層面可以強化。「很難想像若讓媒體隨行,每天問政治問題,會是怎樣的情況?」這層考慮是必要的,因為現在的媒體有很多是已向中共傾斜,狀況會十分複雜,林全一行人的事前保密的確是明智之舉。而且這次的參訪,都只有到特定的專業地點,而不是中共的領導班子,政治意涵不高,不像上次謝長廷的大張旗鼓,又甘被中共擺弄,的確明智多了。


林全說,一起去的立委已向黨中央報備,他事前也打電話跟民進黨祕書長林錫耀說明。基金會去年邀請對岸學者來台談人民幣,如今基金會組團訪中,也是基於這樣的理念。

蔡英文認為,「兩岸交流不需要過度政治化、形式化,更不要為交流而交流,未來有必要朝追求以公益為主軸的交流環境,讓兩岸追求和平與發展的過程得到更多交集跟共識。」「公益」兩字的確是兩岸現今最重要的交流項目,放下體制面的不同,「公益」還是不同社會重要的公約數,「公益」雖然不像民主自由人灌法治這些普世價值那麼的耀眼,卻是兩岸現今急需建立共識的範疇,其中的「人道主義精神」是實踐人權的核心價值。只要有更多的「公益」建立在兩岸的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交往,專業對專業的對話,會讓兩岸之間架接一個「共同價值觀」的平台,人權與法治的信念,自然會水到渠成。

去年六月底山東維權人士陳光誠來台灣,蔡英文與林全於七月初陳光誠將離台前夕,在老爺酒店與陳光誠夫婦會面,沒有通知記者,蔡英文因為行程關係先離開,留下林全與張富美等人與陳光誠暢談。可以看出來,小英基金會的團隊有他們面對中國議題的節奏,核心價值觀明確,「台灣共識」隱然其中,這是一個「從價格走向價值」的兩岸交流年代,不要搶頭香,不要破冰,不要流淚哭泣,更不要誰回來了。那種少數人想壟斷、想營私的醜態造作,可以不必了。台灣自有一種「價值領航」的內在引力,可以讓「理性中國」自然由地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