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碩士當農夫 促宜蘭小農友善市集

30歲的留日碩士,放棄繼續攻讀博士、改行當農夫,聽起來讓人有些難以置信,但的確有人這樣做,而且至今逾十年不曾後悔,這就是穀東俱樂部管理員-賴青松。

吳念真主持《新故鄉動員令》廣播節目以來,觀察這些對各鄉鎮鄰里發展盡心盡力的人,共同特色是「不務正業,花很多時間力氣去做跟本行不相關的事」,然後笑稱自己雖然會做會計,但一輩子也沒做過會計工作。

替阿公「牽牛」 童年樂農作

出生於新竹的賴青松回憶,當年的農家子弟,國小畢業無力升學,許多人外出工作,他曾有一段時間學習汽車修理。後來父親生意大好,從小店一路開到工廠規模,搭上外銷起飛列車,賴青松成了一個愛玩遙控汽車的都市少爺,也總算能夠順利求學。

國一那年,賴青松和弟妹回台中大雅阿公家,化身為小牧童,替阿公「牽牛」,從未做過農事的他,鋤頭意外在左腳拇指上留下傷口;但不管是歡笑或辛勤,那段農村生活,在他的記憶裡,一直是樸真而美好的。

商場變化詭譎,賴父不久後又經商失敗,工廠倒閉,還因違反票據法被通緝,迫使賴青松換了3所國中才畢業。爾後又到日本留學取得碩士學位,他先返台從事日文翻譯,卻深深覺得自己不適合都市生活,考慮繼續前往日本攻讀博士。

當時,他的妻子發覺到他不快樂,問他:「你比較喜歡當博士?還是當農夫?」,當下,賴青松決定返回農耕生活,舉家搬遷回老婆娘家宜蘭定居。

放棄念博士 定居宜蘭當農夫

跳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窠臼,吳念真讚賞指出賴青松的夫人很偉大,支持他展開全職農耕的生活;而賴青松也從中開始看見台灣小農的產銷能力不足。

賴青松舉例,有次他帶了一包米回家吃,過幾天兒子突然不肯吃飯,對他說:「上次的米比較好吃,還有沒有。」他感到十分驚訝,因為那是一位新手農夫種出來的米,市場銷售反應卻不理想。

經過細想,他認為大部份農民在追求產量,「量」向來被看得比「質」重要,他希望修正這種趨勢,透過行銷,讓好的農產走出去,因此就地以宜蘭員山為基地,向外擴散協助更多宜蘭小農進行產銷業務。

3年前,他和友人阿寶更進一步和宜蘭小農結盟,成立了「大宅院友善市集」,最初在餐廳庭院擺攤,許多消費者說地點難找,幾度搬遷後,改在宜蘭火車站前的演藝廳中庭擺攤,約有20攤位,以農特產品及手工藝品為主。

「不能留財產 就留記憶給孩子」

吳念真認為賴青松的經歷獨特,鄉村、城市、又回到鄉村,去日本留學後靠著翻譯住到宜蘭,最後卻種田去了,唯一的經驗就是國中那一年,幫忙阿公灑農藥。吳念真忍不住說:「光是留日的碩士去種田,就可以拍電影了。」

如今逾10年過去,賴青松回憶初落腳宜蘭時,當時大女兒只有兩歲半。他說:「我賺不了大錢,沒辦法留財產給孩子,那我就留記憶。」他希望孩子能記住鄉村開闊的天空、一望無際的大海。

國中時,賴青松在阿公的農地上,對於農作與土地的美好回憶,將隨著他對宜蘭農產的付出而圓滿,也隨著女兒對農村童年的記憶而延續。

■吳念真對農村生活的趣談、賴青松人生經驗的抉擇與轉折,請收聽「風聲網路廣播電台」每周一《新故鄉動員令》

■錄音製作/大魯文創 文字撰稿/張菡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