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下的中國

「盛世」下的中國
「盛世」下的中國

「中國崛起」可謂是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最為熱門的議題之一,不論是台灣還是西方社會,都普遍感受到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壓迫感。因此,許多人在看中國時,往往最先看到的都是中國經濟的騰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物價的高漲,甚至中國大媽搶購黃金與奢侈品時的瘋狂;然而卻甚少有人真正走進中國,深入到那廣袤大地上被世人遺忘與忽略的角落裡,去看看這繁華盛世下的另一種中國。


我去過中國的許多地方,在繁華都市見識過傳說中的燈紅酒綠,也曾兩腳粘泥地深入到最貧苦與邊緣的鄉村。而真正第一次讓我感受到衝擊的是大二那一年去新疆當志願者,在當地的一間國小教書。我除了要教授四個年級的課程之外,還會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到學校周邊的村落裡面進行法律普及的宣傳,並逐一對班上的學生進行家庭訪問。

其實在我抵達新疆以前我便知曉,即使是在今日的中國,農村小孩中途輟學依然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許多孩子或國小畢業,或國中畢業,就在家長的要求下離開學校去打工。有些家庭自然是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但有些家庭則僅僅是因為覺得「讀書沒用」,便不願讓自己的小孩繼續升學。關於前者,我們實在無法過分苛責;而後者,則是我們希望通過家訪能夠稍微改變的情況。

我六年級班上有個男生,聰明好學但也淘氣頑皮,身上透著一股那個年紀的小男生特有的機靈勁兒。男生的媽媽是一位典型的農村中年婦女,熱情淳樸,卻又在面對陌生人時有些難以掩飾的拘謹與羞澀。這種拘謹在面對我這所謂「大城市來的大學生」時,更是有些「變本加厲」起來。我們聊了很久,而我希望傳達的觀點也十分簡單,就是希望在家庭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讓孩子再多讀幾年書,至少也要把「九年義務教育」完成。

男生家裡的經濟條件其實很不錯。一百多畝土地種著西瓜,收入對於一家三口而言綽綽有餘,而我的「勸說」似乎也很成功。之後不久項目結束,我也就離開了那間國小,回到學校繼續我的學業。雖然一直試圖能夠和那邊的孩子們保持聯絡,但一方面那時手機通訊軟體還沒有那麼便利,另一方面他們年紀也都還很小,漸漸地也就失去了彼此音訊。

大約過了兩年的時間,有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一個新疆的電話,是那個男生打過來的。「張老師,」他說,「我決定退學了。」我倉促之間不知如何回應,只能回答他一句「謝謝你願意跟我說,但你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嗎?」

那天晚上他說了很多很多,關於現實的無奈,關於人生的迷茫。他的家長最終還是不讓他繼續升學,因為去當麵包房的學徒每個月可以拿到高達數千元的薪水;而學成「出師」之後,收入甚至會直接翻倍。作為生活在完全不同世界裡的我沒有任何理由與權力去勸說他改變選擇,所以在傾聽完他的傾訴之後,我只能告訴他「無論你做任何的選擇,老師都希望你記住我在給你們上最後一課時所說的那句話,『要善良,要上進。』」

掛掉電話之後,一種無力感深深湧上心頭。在這之後,我去了更多的中國農村,見證與參與到了更多類似的故事當中。我始終無法對類似的事情「習以為常」,始終希望能夠以個人綿薄之力,在中國這片土地盡可能多地種下種子,然後期待有一天生根發芽。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受挫,但或許也正因如此,偶爾的「成功」便足以讓我欣喜若狂。

我們深知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遠很遠,而「盛世」或許只不過是暫時的假象。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關注中國的農村,中國的環境,中國的人權。而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執著於那種「集體主義」的迷思,轉而真正去關切到每一個生命存在的價值與尊嚴。我不知道這星星之火是否足以燎原,但我喜歡這個樣子,清醒著的,不沉淪於「盛世」表面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