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odle不為人知的祕密! 世界末日要你好看

記者甘偉中/台北報導

有時候連上Google首頁,會發現Google logo有些變化,這種特殊設計過的Google logo就叫做「Doodle」。Google搜尋已經成為大家常用的一個工具,不經意發現Doodle的出現,也算是生活中的小樂趣,也在不知不覺中吸引全世界網路用戶的注意。Google特地針對亞太地區媒體,安排了一次Doodle設計師的聯訪,揭開了Doodle設計過程的神祕面紗。

遠在1998年Google正式成立前,創辦人Larry和Sergey某次前往內華達沙漠參加火人祭慶典,他們故意在網站logo單字的第二個"o"後面放了一個火柴人,第一幅Doodle Burning Man Festival於是就這麼誕生了。

而後到了2000年,第二個Doodle才又出現。當時Google創辦人Larry和Sergey請實習站長黃正穆(Dennis Hwang),為法國國慶日設計一個Doodle,獲得意外的好評。於是正式任命黃正穆擔任Doodle首席設計師,展開了常態性的Doodle設計工作。

一開始的Doodle只會在節慶時出現,如今已涵蓋名人紀念日、活動,甚至會依不同國家設計當地專用的Doodle。Doodle儼然成為Google一項特殊的企業文化,不僅為Google首頁增添幾許設計感,也為全世界Google使用者帶來笑容。

時至今日設計Doodle也已不是一個人的工作,而是一整個團隊。負責設計Doodle的人稱為「doodler」。這個團隊不只要設計全球性的Doodle,還得與世界各國Google辦公室協調,聽取建議,設計出符合當地文化的Doodle。

這次接受採訪的Doodle設計師Jennifer Hom,在美國紐約長島郊區長大,畢業於知名的羅德島設計學院,在校期間便被Google延攬至Doodle團隊。當時她還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技術公司要到設計學校來找人?後來經由Google的說明,她才了解到原來科技公司內部也可以很多元化,在充分的雙向溝通之後,欣然加入了Google。

自2009年起她便參與多位重要人物誕辰的Doodle設計,包括Queen皇后樂團鋼琴手兼主唱Freddie Mercury、科幻小說之父Jules Verne、美國幽默大師Mark Twain、美國女演員Lucille Ball及美國Winsor McCay經典漫畫中的小尼莫(Little Nemo)等。

早期Doodle大多是手繪風格平面設計,近幾年越來越多互動式設計,都需要工程師與設計師密切的配合才能完成,這次訪談Jennifer也帶來了合作夥伴:工程師Kristopher Hom,協助解答互動技術部分的問題。

相信大多數人最好奇的就是Doodle的製作過程,這些Doodle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Jennifer將整個過程分成六個步驟說明:發想、研究、草圖、回饋、互動、完成。

初期發想階段,doodler們會從各種不同的來源獲取創意,最主要是從Google內部。Google員工可以將想法提報至特定email,Doodle團隊也會詢問其他同事的意見,尤其是和世界各國當地相關的Doodle設計,各國Google辦公室提報的意見具有相當影響力。例如忠犬小八89歲誕辰Hachiko,便是由日本辦公室所提出的想法。

當想法確定之後,團隊便會進行資料考察,務必確認製作內容的正確性。接著進行手繪草圖,經由知曉當地文化的Google員工確認無誤之後,才會進入正式製作流程。

如果是互動式Doodle,在視覺部分完成之後,將交付工程師進行互動面向的設計與製作,做好的互動式設計,也會經過使用者測試才算完成。

當Doodle完成發佈之後,製作團隊還會向各種來源獲取口碑,有可能是從自己身旁的親友,也會從社群網站上觀察網友回應。

平常大家看到Doodle只是感到很有趣,其實這些Doodle還分成三種類型喔!第一種叫做靜態式Doodle(Static doodle),類似忠犬小八這種不會動的就是,靜態Doodle製作時間約需4週。

第二種就是互動式Doodle(Interactive doodles),製作時間比較長,需要4到6個月,Queen皇后樂團鋼琴手兼主唱Freddie Mercury 65歲誕辰,以及小尼莫夢境歷險Little Nemo in Slumberland首刊107週年就是屬於此類。

第三種就比較少人知道了,稱之為新聞性Doodle(Current event doodle)。此類Doodle並非經由正式流程產生,而是doodler們發現有熱門新聞時,趁熱在2到4個小時的時間內做出來的!這種Doodle的製作最有挑戰性,例如在月球上發現水的存在Discovery of Water on the Moon,以及好奇號登錄火星Javelin 2012

其實每個Doodle對設計師而言,都是一個難忘的故事,我們使用Google搜尋時可能只是匆匆一撇,Doodle在網頁上存活的時間也不過一天,但或許是一群設計師耗費數個月的作品。

對Jennifer而言,她最難忘的作品是小尼莫夢境歷險Little Nemo in Slumberland首刊107週年,因為這個Doodle製作需要用到動畫技術,當時她對動畫是一竅不通,在學習上面臨相當大的挑戰。而小尼莫原著為漫畫作品,改用動畫表達的話,是要使用橫向或是縱向動態來呈現?在當時也花了不少時間琢磨。

工程師Kristopher最難忘的則是Google發表互動智慧搜尋Google Instant Launch,這個Doodle是由他本人所發想,以67個粒子組成Google字樣,並會隨著使用者的滑鼠變換位置。因為這個技術相當耗費電腦資源,為了開發這個Doodle,他不僅研究了許多資料,並且還寫信向Google內部的高手請教,最後才得以完成。

關於Doodle的故事說也說不完,相信Jennifer和Kristopher還有不少有趣的經歷可以分享。其實歷屆Doodle都有保存在網路上,雖然無法得知每個Doodle背後的故事,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連到Doodle專屬網站上欣賞、搜尋以往的Doodle。

採訪最後Jennifer賣了一個關子,今年是2012年,12月21日為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在當天Doodle設計小組特地為全世界網友們,準備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到底是什麼樣的Doodle會出現呢?Jennifer希望當天大家親自上網看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