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編預算 年年舉債度日 超徵只是假象

工商時報【王姿琳╱新聞分析】 今年稅收有機會超徵1,200億元,可望連3年超徵千億,數字看似亮眼,實際上卻是今年預算數訂得比去年實徵數還低,低編預算數造成稅收超徵的假象。 這個超徵假象,引來立委諸公誤解,輪番批評政府大吃民眾豆腐,要求還稅於民。但實際上,我國財政狀況至今依然負債累累、入不敷出,此凸顯的是財政部預算編列的保守與荒謬。 財政部推動財政健全方案,綜所稅最高稅率提到45%,加上今年起兩稅合一可扣抵稅額減半,照道理說,今年稅收超越去年本應「了無懸念」,但財政部今年稅收預算數僅編2兆958億元,比去年實徵淨額2兆1,349億元還低。 若稅收預算編列是根據景氣調整,財政部如此編法,顯然看衰今年景氣;而景氣不好,最「有感」的當然是老百姓。當人民承受物價上漲、薪水不漲的痛苦時,卻見政府稅收年年大幅超徵,心中的「相對剝奪感」,難保不會累積成民怨。 實際看財政部國庫署統計,截至10月底,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仍差短1,536億元,仍須舉債弭平差短;除去年因財政健全方案成效顯現、稅收大幅超徵,降低差短僅100億元外,2011∼201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入歲出差短分別高達631億、2,141億、1,254億、1,271億,等於年年要舉債度日。 財政部與其透過編列少、再舉債的方式,年年創造超徵假象,還不如面對事實,根據每年實際需求編列預算,量入為出,才不會招來民怨,反而裡外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