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評業:台債發債潮來了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經濟復甦步調緩慢,上半年台灣新債發行量較2015年同期減少近35%。但中央銀行第3季理事會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美國聯準會則被市場認定12月會升息,中華信評表示,隨著利率觸底,台灣債市可望因此重新獲得發債動能,預估台灣債市未來幾季的新債發行可能會出現反彈。 元大寶華綜經院指出,央行總裁彭淮南在上周理事會說明目前台灣的貨幣政策基調「非常寬鬆」,且相較其他主要國家,國內長短期名目利率維持相對低點,預估到明年3月央行都會維持目前的利率不變。 中華信評分析師藍于涵表示,有發行債券的企業、法人機構,應會把握目前普遍偏低的利率環境進行發債,藉此鎖定現階段低廉的借款資金成本,以便為將來潛在的經濟波動預備資金上的緩衝空間。 台債主流商品有公司債及金融債,企業在台灣與大陸成長放緩的冷卻效應影響下縮減其資本支出,公司債發行量僅較2015年同期下滑4.2%;同時,金融債券發行量則較2015年同期大幅銳減62%。 公司債大咖的台電、中油,上半年曾透過發言系統表示,因資金需求不大,今年暫時不發債。兩家國營事業的評等機構惠譽信評認為,若為了鎖住低利率的考量,先前累積未發的部位有機會在接下來兩季採取行動。 金融債方面,9月間已有多家金融機構搶先發債。藍于涵指出,銀行與壽險業者為提升資本適足率,第4季還是會有機會提高新債發行量,同時,流動性強健的壽險業去化資金最主要市場的國際板債券,預期發行量也會出現強勁成長,且以金額來看,仍會是新債發行的最大宗。 至於新債一旦湧現,對台債信用結構的可能影響?藍于涵分析,儘管當前經濟環境疲弱不振,但多數受評機構仍擁有良好的財務實力,包括企業普遍維持較高的現金水位,以及金融機構的充裕流動性等。 統計至今年6月底止,接受中華信評評等的客戶群中,評等展望為「穩定」的占比為82%。中華信評預期,未來幾季若有評等行動,應主要為個別事件,例如併購行動或公司本身信用結構的惡化等,不會來自總體經濟情勢或產業風險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