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台灣科技產業政策的未來

工商時報【黃齊元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 最近友達董事長表示政府提倡五大創新產業,但也不能忽略既有產業,面板產業產值高達9,500億元,需要產業政策的支持。在此同時,日本中小尺寸面板龍頭日本顯示器公司(JDI)傳出困窘,日本官方在掙扎是否邀請夏普入股JDI,呼應先前鴻海提議的「日本聯盟」,重振日本面板產業。 前一陣子經濟部宣示支持軟性顯示器業者組「國家隊」打世界盃,計畫出資200億元,友達與群創各出400億元,組成一家上千億元的AMOLED新公司,但由於業者喬不攏,只能暫緩。新公司的決策過程或許粗造,但方向值得肯定。 近期台灣面板產業強勁復甦,部分原因是南韓關閉LCD產線,全力轉進OLED,韓國和大陸積極布局下世代技術,台灣只能走利基市場,離主流越來越遠。現在是台灣科技產業的關鍵時刻,「兩兆雙星」中的DRAM產業已被消滅了,面板產業的未來也不容樂觀。友達/群創的情況和日月光/矽品有些類似,台灣究竟應該透過打亞洲盃進軍世界?還是組國家隊對抗中韓?這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值得政府和民間深思。很明確的是,OLED牽涉大量投資,只有國家隊才玩得起來。 國發會最近成立新台幣1,000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協助產業藉由創新手段達成轉型目的。其實面板產業相當符合要求,既有產業整合,又有全球布局,並涉及產業創新。JDI當初就是由日本的國發基金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所成立,整合三家面板廠,意義重大但成效不彰,JDI目前市值只有9.3億美元,友達35億美元,群創則為33億美元,JDI遲早會被整併。但同樣由INCJ整合三家汽車IC公司而成的瑞薩(Renasa)卻表現優異,最近更收購了美國的英特矽爾(Intersil)。 中國大陸最近掀起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激烈爭辯,林毅夫和張維迎兩位經濟學家各有立場。大陸經濟一向依賴頂層設計例如「十三五規畫」,十二五期間有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十三五甚至多達18項,但過度補貼造成供給過剩,太陽能和LED就是例子。小英提出五大創新產業,後又改成「5+2」,但現實是均遠落後於世界。生技和綠能只有生技有優勢,物聯網(亞洲.矽谷)有待觀察,智慧機械號稱是工業4.0,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防則既沒有台灣也無世界優勢。至於全世界關注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和無人機等新興產業,則根本不在政府的策略地圖內。以人工智慧為例,日、韓政府預算高達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台灣科技部卻只有200萬美元預算,難怪蔡明介董事長最近提出應「再加兩個零」。 台灣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產業政策,因為台灣和世界及未來脫節太深,活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沒有政府帶頭企業根本毫無膽識及誘因。但是政府需學習新加坡,更積極主動參與,以各種方式促使業者打群架。現在政府的產業基金,因為擔心圖利他人,變成了co-investment fund,球又回到業者身上,等於在原地打轉,喪失當初美意。台灣表面上尊重市場機制,事實上政府經常踩煞車,干預市場,以致外人投資在亞洲排名殿後。 最近三星手機頻出問題,蘋果iPhone 7大賣,台股似乎恢復了生機。但這是危機而不是轉機,短多長空,台灣企業有戰術但無戰略,只能走利基市場,隨客戶起舞。但未來是贏家通吃的時代,三星一定會從失敗中再站起,變成更強勁的對手,更大的挑戰來自華為、華星光電、京東方這些世界級的業者。政府需要更果斷與前瞻的策略,過去台灣最大膽的出手是4G押寶在英特爾WiMAX上,卻也輸得最慘,但這不應該變成我們不作為的理由,全盤檢討科技業的產業政策,此其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