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繼弘專欄-價量背離,低量難為

工商時報【康和證券總監 廖繼弘】 在外資買超台積電等權值股推升下,台股7月突破去年11月8,871高點和今年3月8,840高點,指數逐步震盪緩攻向上,創下9,399點波段反彈高點,已高於8,871點頸線的3%(9,137點)以上,表示7,203低點、7,627低點和7,999點低點到8,871點頸線間,形成三重底的底部型態。不過底部的形成要件是要帶量突破頸線壓力向上,但7、8月的月成交量分別是1.73及1.78兆元,較8,871點的1.89兆元及8,840點的2.14兆元都低,9月及10月更分別萎縮至1.43及1.32兆元,明顯較12月均量1.62兆元低。由於中長期攻堅動能不足,使得8,871點以下的底部形成有效度不足,難有太大的向上空間。 價量配合為道氏理論的重要論點之一,意即上漲量增和下跌量縮,而量通常先價而行。在上漲趨勢中,大量之後往往有高點可期;反之,在下跌趨勢中,低量後往往會出現低點。台股今年除了3月成交量出現2.14兆大量外,隨著指數向上攀堅,成交量卻逐漸萎縮,12月均量從去年底的1.87兆元萎縮至1.32兆元,呈現價量背離結構,一般在高檔但成交量持續萎縮,很難一直支撐指數持續高檔震盪,可能會引發久盤不耐浮額殺出,出現拉回整理壓力。 台股今年明顯是外資主導的盤勢,由於前3季美國聯準會未升息,歐洲和日本等持續寬鬆政策,全球資金環境持續寬鬆下,台股因殖利率高而受到外資青睞。反觀內資除了稅負因素外,也擔心520後的兩岸關係變化、英國脫歐餘震、美國總統大選及年底聯準會升息等變數而觀望。影響所及,外資至11月2日止買超了4,039餘億元,但同期間融資餘額卻減少了167餘億元,下降至1,279餘億元,而台股10月周轉率下滑至4.37%的歷史新低點(農曆春節外的月份),除了資金大量湧入的ETF及外資著墨的權值股外,很多小型股因乏人問津,日成交量縮至百張以下,甚至個位數或沒有成交,台股漸水波不興,成為一灘死水。 判斷股市的活絡度和強度,除了看成交量和周轉率外,是否有創高價的個股及個股漲勢的連續性如何,也是重要的強弱指標;今年股價創歷史新高的權值股有台積電、鴻海、大立光、電信三雄、台化、台塑化、統一、光寶科等,還有部份半導體個股(封測及IC設計)、電競和工業電腦相關個股、汽車零組件和車用電子相關個股等,台灣50股價也創73.5元歷史高價,看似一片榮景。 不過,在此同時,創低價的中小型股更多,而個股續漲力道不足,常常是反轉下跌,一周即回吐了前1至2個月的漲幅,只有外資買超的中大型權值股會漲,如未跟隨外資的腳步,很難賺到錢,多數投資人都是賺指數賠差價居多。 以內資為主的OTC櫃買市場(中小型股)今年表現偏弱,10月132.07高點,還未能突破3月133.46高點,相較集中市場已突破2年線,但OTC市場一直受制於走低的2年線壓力,周K線在10月中旬更出現1根中長黑線,跌破13周季線、半年線、年線及由96.42低點連結116.97點之中長期上升線支撐。11月指數續創121.28低點,周RSI及9周KD值都交叉向下跌破50,中期走勢明顯轉弱,9月KD值也從高檔交叉向下,年線也有轉折向下壓力;相較集中市場的年線仍維持緩升趨勢,9月KD值攀升至80以上鈍化,中長期趨勢可能領先轉空,投資人操作中小型股要謹慎因應。 大盤的2年線從12月開始扣抵9,307點至9,820點間相對高指數區,除非大盤能突破9,500點向上,2年線有可能再轉為緩降趨勢,以歐債風暴後,台股重回中長多軌道的訊號是年線及2年線都向上並形成黃金交叉助漲來看,目前年線及2年線要轉為多頭排列助漲,仍需一段時間,要提防2年線走低下引,出現的拉回整理壓力。 在中期走勢方面,指數已拉回至13周季線附近,季線至11月底扣抵8,987點至9,150點間指數區走平,不易有太強的助漲,大盤的9周KD值又轉折向下,以指數最近9周的高低點範圍在8,902點在9,399點間,如大盤不能守住季線上下支撐反彈,那中期調整壓力將加重,建議如價量背離及量縮結構未改且9周KD值向下修正開口放大,則操作以在2年線至9,400點區間的相對低檔區,低接業績股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