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死亡率高達70% 白血病患須防黴菌感染

中國時報【李盛雯╱台北報導】 胡老師14年前罹患白血病,一年內4次化療期間,竟有2次在化療後約21天發生高燒不退、喘到需戴氧氣罩且出現腹水等嚴重現象。經確認是黴菌感染,使用抗黴菌藥物「抖抖針」,引起了強烈的副作用包括發抖到病床都會跟著晃動,以及因口腔炎而口腔黏膜脫落、造成血盆大口。當時胡老師的正規化療也因黴菌治療而中止,住院天數延長近2個月。 黴菌感染是血液性疾病惡化病人的主要死因,好發於化療後21天或骨髓移植後100天。由於白血病友長期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免疫系統受損、使用廣效抗生素後引起黴菌繁殖,或因骨髓移植特殊療程藥物、移植後免疫抑制、移植體與受體間的排斥作用等,相較於其他癌症,白血病更易感染侵入性黴菌。 研究指出,以感染為大宗的念珠菌,死亡率最高達50%;感染鐮刀菌死亡率最高達70%甚至更高;治療後復發機率達30%;加上黴菌感染確診程序繁複,85%病患在黴菌感染後無法被及時診斷,更需慎防。 新一代口服抗黴藥物,可預防與治療多種侵入性黴菌感染,與傳統抗黴製劑相較,副作用低,不易對腎臟功能產生不良影響。2007年《新英格蘭》期刊研究指出,及早採新一代藥物預防黴菌感染,可降低33%致死率。台灣氣候溫暖潮溼,更易滋生黴菌,一定要保持清潔乾燥;飲食要注意衛生,避免吃生食、久放食品,補充營養同時維持適當睡眠,讓身體免疫功能恢復,才能預防黴菌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