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待克菲那 挽回亞洲的長嘴禿鷹數量

禁用待克菲那 挽回亞洲的長嘴禿鷹數量

本報2012年11月6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新的研究顯示,巴基斯坦的長嘴禿鷹一度面臨極度瀕危,在禁用導致族群量下降的待克菲那(diclofenac,一種畜牧用藥)藥物後,其族群量開始恢復。

發現待克菲那是造成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及孟加拉等地區禿鷹災難性的族群量降低的元凶後,2006年起南亞禁止獸醫使用該藥物。當時在10年間造成99%的禿鷹死亡。

待克菲那主要用於生病的牛等牲畜的消炎。當這些牲畜屍體被棄置野外讓禿鷹來清除後,導致成千上萬的禿鷹死於腎功能衰竭。造成曾經非常普遍的長嘴禿鷹名列於IUCN極度瀕危名單中4種亞洲物種之一。

由游隼基金會(Peregrine Fund)所做的新研究結果顯示,2008年,也就是禁止使用待克菲那後兩年,巴基斯坦研究區內的長嘴禿鷹繁殖群增加了52%。

這份發表在鳥類保育國際期刊(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報告提及,「2006年針對待克菲那的禁令造成了族群量的上升,這是自十年前該藥物導致亞洲禿鷹危機來首次紀錄到的好消息。」

科學家在2003~2006年(禁令前)以及2007~2012年(禁令後)每年11月進行為期兩週的調查,對巴基斯坦境內已知最大的長嘴禿鷹繁殖群進行追蹤,繁殖地在該國東南部的峭壁上。

在計算每個年齡層的鳥類、使用及未使用的巢位、雛鳥、亞成鳥等數量後,結果顯示2003年到2004年繁殖季數量顯著下滑,而從2007年到2008年的繁殖季開始回升,並在其後幾年保持穩定。在禁令頒佈前長嘴禿鷹數量下跌了61%,而在禁令頒佈後則上升了55%。「在尼泊爾的白背禿鷹巢區及印度中部的細嘴禿鷹巢區,我們觀察到類似的趨勢。」

作者群表示,如果成鳥的低死亡率、巢區繼續吸引更多的禿鷹前來繁殖、食物來源充足幾項要件繼續保持,族群量應可回復到使用待克菲那前的數量。

本篇報告的作者之一Munir Virani表示,「儘管目前的趨勢激勵人心,在整個南亞要完全恢復禿鷹的族群量還有一段路要走。不幸的是,即便有毒性較低的替代藥物,有些豢養牲畜的人仍違法將給人服用的待克菲那拿給他們的牲畜,使用。」

「拯救亞洲禿鷹」(Saving Asia's Vultures from Extinction,SAVE)的共同召集人、也是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禿鷹計畫主持人Chris Bowden指出,從獸醫體系禁絕使用待克菲那,可以拯救禿鷹的緊急狀況,這對整個生態系統非常重要。但是也有證據顯示,在南亞的多數地區,用於人類的待克菲那仍廣泛使用著,同時許多不安全及未受測試的藥物仍持續被引入市場,這將導致待克菲那禁令發揮的成效打折。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游隼基金會(Peregrine Fund)新聞稿;報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