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反應及生態崩解 基改作物的殘酷面貌

「過敏反應及生態崩解 基改作物的殘酷面貌」(翁千惠報導)

人口增加、氣候變遷與飲食習慣的改變,造成全球糧食需求大增,基因改造作物因應而生,基因改造和核能並列二十世紀兩大爭議科技,相較於核能引起的關注,大部分民眾對基改議題卻是一知半解;基因改造科技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是利用生物技術,將基因進行跨物種轉植,使作物能抵抗農藥或病蟲害,藉此提高產量和生長速度。

師大環教研究所所長葉欣誠指出,根據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及農糧組織研究,全球40年後因人口成長、家戶收入增加,以及製造生質燃料將導致對農產的需求增加,全球糧食必須增產70%,在農地有限而傳統農業面臨技術瓶頸之下,基改作物也因而擴大市場版圖。

葉欣誠表示,基改技術是在20年前發展出來,當時被視為未來糧食危機的解決方案,各種不同的基因交互作用產生各種「超級作物」,雖然短期可解決病蟲害、灌溉用水、產能不足等問題,但長期卻可能產生人體過敏反應、生態系失去自然平衡、生物抗藥性增強,甚至是不可預期的爆炸性後果,

『短時間它會呈現各種超級作物,超級魚、超級黃瓜等各種不同的東西,甚至還有超及雜草,但這些東西基因和原來是不一樣的,它會去侵犯到一般的自然生態系,在自然生態及人為不加以控制之下,它(基改作物)的生存力會比其他自然作物好非常多,自然會把其他生物淘汰掉,造成很多生態系裏幾乎已經沒有天然的傳統的作物,因為超級作物比它厲害太多了,這長期後果使我們沒辦法承受的,例如過敏反應、生態系失去平衡,抗藥性增強,這都指向不可預期的未知災難。』

除了人口增加及氣候變遷之外,以肉類為主的不健康飲食也是基改技術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葉欣誠指出,肉類需求增加,就必須生就必須生產更多的穀物飼料來餵養牲畜,

『我們吃了那麼多肉,背後代表了其實更多穀物增加是給動物吃的,是我們看不到的,如果把肉類背後代表的穀物需求那會變成一個非常高的增加,讓GMO廠商繼續有他的利基點。』

葉欣誠表示,基改食物會變成超級作物或是種子進而掌握作物、控制其他國家命脈,例如中國將近九成的農作物都被全球五大基改公司所掌握。

科技改變人類的未來,基改技術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透過基因密碼人工重組看似重啟農業的另一生機,但卻開啟了生態系崩解的捷徑,肉食為主的不健康飲食是基改技術的重要原因之一,改變飲食與健康習慣是讓糧食分配與使用回歸永續的關鍵行動,

『不要吃肉這件事已經不是一個宗教行動,是一個環境行動,最後我們會發現它和我們所推的飛行常多行動都有相關,這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現在我們看來好像沒甚麼,到有一天它會變成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力』如我們在談暖化的時候有一個關鍵觀念是超越減碳,因為人類文明有一天不見得是因為減碳而毀滅,搞不好是GMO,所以我們觀照的層面要更廣,這和氣候也有關係,因為氣候會讓GMO更有利基點,關鍵要怎麼處理這問題,飲食習慣、熱量分配的改變才是解決的方法。

台灣雖然沒有核准開放種植基改作物,但是市售食品內已含有進口的基改原料;基改並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面對未來環境變遷的挑戰,人類應該要向基改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