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商業】年輕人紛紛寫「簡體字」迎合市場?

作者:Mark 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約莫 2020 年,在高中辯論賽上已聽聞「您是否贊成/限制中學生使用中國 APP 小紅書?」的辯題。

正方認為,台灣是基於民主、自由、開放的體制,不可能如對岸一樣使用網路監控,限制某一年齡層特意使用或不使用哪一款 APP,是毫無意義的。

反方則抱持著被統戰的恐懼,擔心尚在知識啟蒙階段的中學生若使用小紅書,不僅實名制會洩漏個資,小紅書所傳遞的內容價值,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國中生的政治傾向與國家認同,小紅書若在台灣青少年之中成為次族群主流文化,長期下來會造成台灣政治認同錯亂的國安危機。

筆者試想:台灣青少年若只是想了解穿搭、美妝、美食及旅遊景點等資訊,用手機點入小紅書 APP、用簡體字留言,就要被扣上「被統戰」的帽子嗎?從小紅書的成立初衷來看,創辦人毛文超是想創立一個「中國版 IG」罷了,然而潛移默化的統戰之說總是人云亦云。毛文超經營小紅書是否能撈到任何統戰資源?其實未可知,反倒是使用者愛炫富的行徑,已對小紅書造成麻煩。

自帶流量的社交平台、超級商城?

兩年前打辯論比賽的高中生,泰半已陸續進入大專院校就讀,相比大學生流行的 Dcard、PTT 兩大平台,抑或現面臨轉型危機的 FB、IG 等,小紅書是台灣多數中學生使用的主流 APP 嗎?這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

平台經營市場變化極為快速,另一方面,隨著使用者年齡增長,在社交平台 APP 使用上會朝向更加成熟及多元的態勢,像是社會新鮮人會更傾向經營 LinkedIn,利於實習或求職。

此外,加諸近年來兩岸因政治情勢緊張,及 COVID-19 疫情導致航班不若以往熱絡,好奇使用者炫富現象的台灣民眾,也只能透過下載小紅書 APP 觀賞了。

進一步觀察小紅書的社群行銷方式,確實有其獨特風格能吸引年輕族群(尤以女性居多)。筆者也記得前一段時間,中國愛奇藝製作團隊將煩悶、傳統、愛黨國的學生辯論賽,包裝成「辯論」、「說學逗唱」、「明星包裝」等元素的組合,成為《奇葩說》節目,頓時成為中國青年的關注熱點,每一季都引爆話題,使辯論選手享受著明星般的光環。

小紅書在西洋情人節也發佈「獨愛之夜」晚會的宣傳標語:「愛自由、愛獨立、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傳遞著小紅書站內使用者以及平台自身「不為誰而活,不為愛而愛,我首先是我,雙向奔赴才是我們」的愛情價值觀。

除此之外,小紅書還開啟「談戀愛需要迎合對方嗎?」的愛情辯題活動,眾多小紅書使用者拍影片展開辯論,戰況激烈,頃刻之間成為小紅書版的《奇葩說》,瞬間帶動情人節相關產品的銷量。

今昔對比:當年的新浪微博,如今的小紅書

十多年前,早一批台灣人想成為中國網紅,政客、藝人、記者爭相經營新浪微博,當年輿論並沒有「被統戰」的疑慮,這些台灣名人甚至累積了不少粉絲,成為「大V」(註)。

可嘆的是,近期微博「大V」都成為中共當局攜手網民共同封殺或打壓的對象,只有在微博上表態捍衛祖國統一、堅持兩岸一家親、反對台獨等云云者,方能在微博上生存,往事並不如煙。

當前的新浪微博經營確實慘澹,首頁已充斥最新、最有趣的娛樂八卦新聞;已受到認證的名人網紅帳號、熱門搜索話題;世界各地區的追星偶像內容──而新浪仍標榜自己是中國最具權威的微博。因此不難理解,台灣青少年寧可追品味、時尚、青春的小紅書,也不願意註冊政治意味濃厚、充斥八卦娛樂、淪為五毛戰場的新浪微博。

筆者發現,台灣青少年若要成為中國的「流行通」,已早早使用微信、抖音、小紅書等 APP。國、高中生之所以會使用微信,主因是微信與 LINE 的介面類似,但不會被家長發現,因此在微信裡拉群討論感覺上較具隱私;抖音近年則成為全球公認的當紅 APP,即便登入不了中國版的抖音,亦能下載國際版 APP,可作為熱舞配樂使用,若要剪輯影音更是有許多現成素材。

至於小紅書,被官方嚴打之後似乎有調整營運戰略之象,從過去的炫富風格慢慢轉型為網紅孵化器,為了增加流量及好評,使用者寫下簡體字迎合當地市場口味也就不足為奇,寫繁體字反而會被小紅書使用者群體攻之。

賺外快的管道?門檻低、變現方法多

筆者佩服小紅書的另一項特點,那就是經營久了有獲利能力,讓使用者甘願把有限的網路流量和寶貴青春「浪費」在小紅書上,畢竟看到別人炫富,自己也會想累積額外收入。

例如,筆者一位女性朋友原在台北廣告業界工作,在 COVID-19 爆發之前至上海繼續從事廣告產業,並且迷上小紅書。某天,這位朋友在 IG 私訊我,與我分享她第一次在小紅書撰寫體驗心得,竟賺了 2,000 元以上的人民幣;在工作之餘有一搭沒一搭地寫,每個月的寫稿收入,沒想到竟也賺了快 3,000 元人民幣。

看到這裡,讀者是不是覺得筆者友人很厲害、很會寫文章?其實不是,友人對寫作完全沒有天賦,更談不上專業,只是因為本身具備廣告長才、且對自媒體感興趣,起初認為新媒體最容易轉職才投入的。

友人經過摸索後發現,小紅書寫作門檻低,且變現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掌握其中邏輯,其實就容易起作用──不特別講究買賣,而是分享使用心得加上照片,博取好感。且若論對文字的應用及產品使用觀點,台灣輕熟女談知性就強過當地大媽帶貨直銷,因此每個月多賺個千元人民幣不是問題。

友人現在積極在線上開課,成為小紅書寫作講師,直接給品牌供稿,還會選出優秀學員,把總結出的這套方法,教給想在小紅書上打造個人 IP、想寫稿賺錢的人,據了解,友人的線上課程確實吸引不少中學女孩報名。

「商品陳列區」與「購物大型商場」

髮型、美甲、彩妝、美食、音樂、健身、寵物、攝影等,確實為中國時下年輕人喜愛的潮流內容,除了此類主題為小紅書用戶的首選,也有科技數碼、3C、汽車等方向,而分享蘋果手機使用心得,也成為 3C 重度使用迷關注小紅書的主因。

最後,若拿小紅書與 IG 相比,IG 仍是使用舊式演算法推薦商品,追蹤該主題則出現單一主題商品,且須點進商品連結,也因為 IG 平台上沒有交易購買的功能,因此 IG 較類似於「單一商品陳列區」;而小紅書則堪稱「可購物的大型商場」,不時提出行銷企劃吸引社群圍觀,對以導購為訴求的使用者具相當吸引力。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寫作門檻低,變現方法多──「小紅書」宛如網紅孵化器,年輕人紛紛寫「簡體字」迎合市場?》,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中國版 IG」何德何能,成為紅、綠眼中釘?「小紅書」爭議事件簿
在台灣和中國,我如何試著成為一個「網紅」:哈佛一哥(失敗)的網路名人夢

作者簡介:

Mark Lin,台北出生、高雄長大、北京委身。專長為私募股權基金研究,曾任職政府產經智庫及外商顧問諮詢,就讀過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台大國企所博士班,兼讀過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博士班。有感華人世界仍無法擺脫製造業思維的包袱,重視有形財富,忽視無形價值,宜自主建立一套世界觀及哲學觀。此外,體悟到凡事不能囿於兩岸關係的利益,台灣青年必須要培養全球化競爭的能力。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