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政治】日本修憲吵不停,跟台灣有什麼關係?

作者:陳志剛/京都滞在中

5 月 3 日是日本的「憲法紀念日」,是為了紀念 1947 年 5 月 3 日生效的《日本國憲法》而訂立。每到這天,日本各家報社都會進行民意調查,探討國民對於憲法的態度,並請學者針對憲法與社會的關係進行討論。

國際局勢變動下的修憲聲浪

日本是亞洲最早的立憲國家之一,在明治維新 20 年後由天皇公佈了《大日本帝國憲法》,成為近代日本的國家基礎。不過,由於日本在二戰中戰敗,佔領日本的盟軍在美國的主導下,日本在 1947 年施行了新的《日本國憲法》,取代原先帝國憲法,成為戰後日本的國家指導方針,至今 76 年從未更動。

然而,在這幾年,修改憲法與否成了日本社會議論的焦點。尤其是進入 2020 年代之後,COVID-19 的全球大流行與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首的國際安全環境劇巨變,促使日本國民對於修改憲法的意願顯著提高。

根據《讀賣新聞》的民意調查,共有約 6 成的日本國民認為應當修憲,以因應更為詭譎的國內外情勢。在贊成修憲的民意背後,反映的是人民對東亞日漸嚴峻的安全保障環境的擔憂。除了面對中國在尖閣諸島(臺灣稱為釣魚臺列嶼)等地的活動外,日本同樣苦於應付無法預測的北韓飛彈發射問題。

《讀賣新聞》的調查顯示,共有 86% 的日本國民感受到中國的威脅,關於北韓與俄國的數據則分別是 87% 與 84%,皆相當高。對此,如何保護日本的國家安全,則成為日本政府與國民無法不面對的課題。

爭點:自衛隊要不要入憲?

關於日本的國防,《日本國憲法》有著明確的規定。

《日本國憲法》第 9 條明定,日本放棄以戰爭作為解決爭端的手段,並放棄保持軍隊等可以使用於戰爭時的武力,這使得《日本國憲法》又被稱為「和平憲法」。而《日本國憲法》之所以會有這種「放棄戰爭」的條文,主要出自於戰後美國佔領日本時,意圖徹底瓦解日本的侵略性軍事力量。

不過,隨著冷戰在亞洲逐漸成形,美國開始要求日本負擔起防衛自身的責任,日本隨之設立作為準軍事力量的「警察預備隊」,即大部分讀者所熟知的「自衛隊」之前身。

根據現今日本政府在《令和 4 年版防衛白書》的解釋,日本憲法放棄的是「發動戰爭的權利」,而非「自衛權」,因此,持有「最低限度」的武裝力量(也就是自衛隊)實屬合憲。然而,即使政府持這種立場,仍無法消除部分人士認為自衛隊的存在不符合憲法的想法。因此,修改《日本國憲法》第 9 條「放棄保持軍隊等可以使用於戰爭時的武力」這一部份的條文,便成為自民黨政府的政策;而根據《讀賣新聞》的調查,也受到過半日本國民的支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日本民意逐漸認同「應當以憲法的位階肯定自衛隊保護日本的定位」,但大多(75%)的日本國民並無意修改「放棄戰爭」的條款。之所以如此,或許可以歸因於日本國內長期以來對於二戰的反省,以及日本戰後教育中對於「和平」的崇尚。

不過,也如同前述,雖然大多數日本國民無意放棄「和平憲法」的理想,但人們的確意識到面對強鄰進逼,必須展現保護自己國家的決心,才有可能抑止戰爭的發生──而這也反映在當今日本國民對日本政府國防政策的肯定上。

距今近十年前的 2015 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主導解禁了「集體自衛權」。日本所謂的集體自衛權,係指當與日本有著密切關係的國家(通常是指美國)受到攻擊時,日本得以視其為「對日本的攻擊」並進行反擊。在當時,這個《安全保障關聯法案》受到大學生等團體的反對。不過,根據《讀賣新聞》的調查,現在則有近 6 成(57%)的日本民眾肯定「集體自衛權」的解禁。

這與身在臺灣的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日本前副首相麻生太郎曾在 2021 年指出,一旦臺海爆發戰爭,日本自衛隊協助美國防衛臺灣的法律基礎,即是安倍解禁的集體自衛權。

此外,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在 2022 年底通過新的「國家防衛戰略」,解禁了日本摧毀敵國軍事飛彈基地的權利。對於這點,根據《讀賣新聞》的調查,也有 6 成 6 的民眾支持政府的決定。

不過,即使許多日本民眾支持修改憲法,也有不少國民對修憲持保留態度。

例如,偏向自由派的《朝日新聞》在 5 月 3 日刊載了一幅全版廣告,題為「反對大軍擴與修憲」(註)。廣告指出,岸田政府主導的強化國防是違反憲法第 9 條的擴軍,抵觸了憲法的和平主義。而一旦在憲法中肯定了自衛隊的存在,「將使自衛隊與美軍成為一體,讓日本成為在世界各地都可發動戰爭的國家。容許集體自衛權的日本將很有可能被盟國(即美國)捲入戰爭,因而遭受攻擊。」

除此之外,出生於 1934 年的憲法學者樋口陽一也在《朝日新聞》的專訪中指出,表明行使集體自衛權、公開展現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與意願,以及與美國愈來愈明確化的軍事合作,會讓日本面對戰爭的風險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樋口陽一教授也強調了《日本國憲法》第 9 條使日本與亞洲國家重建信賴關係的歷史,指出了「和平憲法」的確有促進國際和平的效果。

修憲與護憲各有擁護者,他們在想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輿論對於修憲與否的討論,與日本長期以來的左右翼並立傳統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右派通常支持修改憲法。在一些日本右派成員眼中,《日本國憲法》是美國強加給日本的枷鎖,限制了日本在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積極活動的權利。雖然日本政府認為自衛隊的存在合乎憲法,但對於右派來說,否定了日本持有武力的憲法,則是象徵著日本從屬於美國的地位,因此修改憲法是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重要工程。即使是重視日美同盟的右派,也時常抱持著「擺脫戰後體制」的想法。生前強力主張修憲的安倍晉三前首相即是代表人物。

另一方面,反對修憲者則以左派認同者居多。有些日本左派人物則、認為《日本國憲法》雖說是美國強加賦予的,但其和平主義的理想經過 70 餘年的實踐,已經成為日本內部無可動搖的重要價值。

除此之外,左派更賦予憲法崇高的意義,認定憲法中的和平主義與日本國民在二戰中的傷亡密不可分:「我們今天和平的生活,奠基於前人在戰爭中的犧牲之上,因此我們一定要保護維持和平的憲法。」以這種認識為基礎,日本左派基本上批判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認為日美同盟是對東亞和平的威脅,主張以對話、協商──而非軍事抑止力──來解決國際間的爭端。在這種左派想法背後,有著對於日本過往侵略中國、韓國的內疚,有著對於日本從屬於美國的不滿,也有著期望戰爭永不再發生的想法。

只是,在右派支持者(與某些外國學者)的角度來看,這種左派世界觀實在是不夠「現實」,既未意識到東亞國際環境早已不是戰後初期的模樣,也不願正視中國、北韓、俄羅斯等威權主義國家可能根本沒有與日本維繫和平的想法。

就如同臺灣內部政治往往並存不同聲音一樣,日本國內對於修憲與否的論爭,也與其長期以來的左右翼政治傳統密切相關。這是我們理解日本修憲議論時可以注意的特徵。

臺灣人應繼續關注日本的修憲進度

如上所述,面對日趨嚴峻的國際安保狀態,日本政府在這 10 年間陸續調整國防政策,允許自衛隊能夠前往海外行動,並展開修改憲法的討論。

同時,日本國民也感到了來自中國、北韓與俄羅斯的威脅。這種對於戰爭可能爆發的憂慮,反映在不少日本人民對於國防政策的支持,以及對於修憲的積極態度。

另一方面,日本國內也有對於修憲與強化國防的疑慮聲音,認為這將重蹈覆轍過去日本對外的擴張,並使日本捲入外國的戰爭。支持與反對修憲與國防政策的意見分立,反映了日本國民在政治立場上的分裂。而這種分裂,也與日本內部存在著不同的戰爭記憶、對美認識、對中認識有著密切的關係。

最後,日本的修憲動向與國防政策的轉換,也牽連著東亞整體的安全保障環境。作為日本的鄰居,也作為東亞國際政治的一員,臺灣值得持續關注日本憲法與國防的未來走向。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修憲、護憲吵不停,支持者在想什麼?──在「憲法紀念日」觀察民調》,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後──日本「戰後最友台首相」對台政策回顧

「日本最友台首相」安倍晉三:任內讓台日關係從「單相思」到相互親善

作者簡介:

陳志剛,臺大歷史系畢業,現居京都。研究 20 世紀臺灣,也對同時期的日本、沖繩、韓國、香港有興趣。喜歡博多的長濱拉麵與長崎的什錦麵,夢想是收編一隻橘貓與一隻乳牛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