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教育】芬蘭教育 4 大特色,考試可以考到你滿意為止!

作者:廖曉佩/芬蘭不神奇

關於在芬蘭留學,除了〈38 歲圓留學夢〉系列,也陸續會透過專欄分享其他有趣面向。本篇文章將以「芬蘭學制的特別之處」切入,以我就讀的阿爾托大學為例,與讀者介紹學制上的四大特色。

一、一學年有 5 個教學期

芬蘭大學同樣一學年分成上、下兩個學期(semesters),但實際的教學期卻分成四或五期(period)。以我的母校阿爾托大學為例,秋季學期分為兩期,春季學期分為三期。每期為 7 週,正式教學安排 6 週,每一期的第七週則是學生寫期末報告、考試等。

以前在台灣就讀大學,一個學期總共約 18 週,特別忙的期中跟期末都只各發生一次,間隔大約 9 週左右。我在阿爾托大學就讀時,每七週就更換一次課表,節奏相當緊湊。

基本上每一週都會很忙,小組計畫從每一期的第一週就開始,每三週就是期中或期末。重點課程則是每週上課兩次,一次 3 個小時,例如:永續商業的課程,週二、週四上課,中間只有隔一天而已,而每次都有大約數篇英文學術期刊要閱讀、課堂還要分組討論,可說是不容偷懶。

二、一學分等於 27 個小時

碩士得修完 120 個學分,以我所就讀的永續創意研究所為例,其中 30 個學分為碩士論文、30 個學分為所上必修、30 學分為所上選修,還有 30 學分為自由選修。每一個課程怎麼計算學分(ECT)呢?基本上遵循「1 ECT = 27 hours」,因此每一個學分代表學生得付出 27 小時的努力,包含上課、預習、寫作業、小組計畫等等。

以我自身為例,每週上兩次的永續商業是 6 個學分,學生得付出 6 乘以 27 的總計 162 小時,換言之,每週得花 23 小時在這堂課上。

一般而言,每年至少要修 60 個學分,分為五期,一期大約 12 學分,代表每一期學生被預期付出 324 個小時——除以 7 週,每一週是 46 個小時,比全職工作的時數還長呢!每一週所有課程加起來的課前閱讀頁數大約有 100 頁,真的不是蓋的,永遠都有看不完的閱讀啊!

不過,為什麼會有每一個學分等同 27 小時的算法呢?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協助學生練習時間規劃。

我所就讀研究所的課程,注重與企業合作的實作,因此有 80% 的作業都是小組計畫,個人撰寫的報告佔比較少。有的小組是「埋頭苦拼型」,一開會就沒完沒了;老師會提點以「1 ECT = 27 hours」來分配時間,每次會議應該有開始與結束的時間設定,事先做好會議議程。會這樣提醒,就是要避免學生念書吞噬了個人生活空間。

芬蘭是一個非常注重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國家。我剛開始讀研究所時,下午 4 點下課搭公車回家,就塞在路上。一開始還以為是不是有車禍,後來每次同一時間都遇到塞車,才發現原來芬蘭人 4 點多就下班是很正常的狀況,也就是說一天工時僅 7.15 小時,加上午休後才 8 小時。

以上說明的是一般課程的規劃,實際上,阿爾托大學的課程有各種彈性的時程規劃。每一期的第七週原定作為學生寫期末報告與考試週,有些系所則會排密集的「一週工作坊」,週一到週五有全天課程,一週結束就可以拿到學分。較大型的課程也會有跨兩期的規劃,總計 14 週,可以有更深度的教學設計與小組計畫發展。

此外,還有橫跨一整個學年的實作課程,例如:阿爾托設計工廠(Design Factory)開設的 PdP 產品開發計畫,這是一個跨領域的計畫,商學院、藝術學院與工學院的學生組成團隊,與業界廠商合作開發產品,由廠商提供資金。每年期末都有大型的發表呈現,曾經看過 PdP 學生團隊開發出能夠自行調整水平的救護車擔架,以確保行駛期間的患者安全,我還當場試躺了一下。

三、圖書館不安靜?工作坊修到賺到!

因為小組作業很常見,圖書館到處都有熱烈的討論聲,只有一個小區域被隔成「安靜區」。

所上小組計畫很多,這也代表著組員的品質相當重要。第一學年時,我運氣很差地遇到兩次「豬隊友」,加總起來長達 6 個月:第一個是有薪水的研究計畫,一位來自美洲的同學做到一半消失不見,最重要的部分都沒貢獻,還領走一樣的薪水和學分;第二次是一位來自中東的學生,做錯了事還怪罪其他人、甚至數度爆粗口。

第二學年一開始,主要必修都已經搞定後,我開始善用 30 學分的自由選修,開心地選了銅雕、陶瓷、版畫等等。阿爾托大學有超過 30 個工作坊,課程都會提供修課學生所需的設備與材料,學生完全無須負擔費用。這些創作課成為我在碩士的學術研讀歷程中,重要的舒壓出口。

一週密集的銅雕創作,是我畢生上過最有趣的工作坊——先用蠟雕塑出造型後,將蠟雕封入石膏中,放進蒸爐、等臘融化。老師和助教將二手銅片高溫融化後,將液態銅注入石膏裡。最酷的步驟是等銅成形之後,拿著鐵槌敲開石膏,取出依然熱燙的銅雕,用電鋸和其他工具清理乾淨後,再用火柱燒磨。

至於修到陶瓷課,完全是意外的驚喜。

第二學年開學的第一天,我晃到新的陶瓷工作坊,看到有老師授課,脫口詢問是否可以加入。老師回我:「剛好有一個學生退選,歡迎加入。」

我之前就曾經自己摸索,很高興可以上正式課程。加入後,才發現是大學部設計系一年級的課,而且是週一到週四全天的芬蘭文課程。幸好,老師用芬蘭文說明完之後,會再用英文為我講解一次;芬蘭同學們也很善良地輪流為我充當同步口譯。

最後,所有人的作品會被集中到藝術學院的展覽廳展出兩週。我做的大盤子在乾燥過程中裂開,而另一組作品的主體失敗。在展廳擺設時,神來一筆,於是把兩個作品的元素組合在一起。

選到版畫課更是意外到不行。記得上課第一天,走進工作坊後,發現周邊的機器為什麼跟木工廠的都不同?我趕快拿出手機查 Woodcut 的意思,驚覺原來是自己亂翻一通——Woodcut 是木刻版畫,而不是來「切木材」的。不過既來之,則安之;而且老師是芬蘭知名的版畫藝術家 Antti Tanttu,根本是賺到。

四、考試不是一試定終身

芬蘭大學的課程期末考試,如果第一次沒考好,可以考第二次、第三次,考到自己滿意為止。我覺得這是非常人性化的設計。

修讀創業管理課程時,我剛好在期末考週重感冒,因此成績很差。拜這項特殊制度所賜,我考了第二次。而老師 3 次都得出不同的題目,確保公平。

我非常喜歡阿爾托大學彈性的教學時程規劃與豐富的資源。也是因為一期不過才 7 週,如果遇到不喜歡的課,7 週也沒有這麼難熬;而在密集地學習 2 到 3 個主題後,再邁入新的課程,一整個學年下來,就可以接觸到很多新知。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一學分等於 27 小時?期末考可以「考到滿意為止」?──芬蘭大學令我驚奇的「四大學制特色」》,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一周只上課兩小時,牛津大學究竟教會我什麼?

台灣人到北歐留學、生活的 7 個美麗與 5 個哀愁

作者簡介:

廖曉佩,2017 年離開十幾年劇場生涯,跑到芬蘭留學。由於興趣太廣泛與熱愛新知,念了三個全然不同的領域:政大廣告學士,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碩士,芬蘭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的永續創意碩士。目前任職 Events Manager at MyData Events and Services。臉書專頁分享在芬蘭的文化觀察與生活記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