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上廁所先花錢買鑰匙,你能接受嗎?

作者:KAI 力/人生總匯三明治

「我覺得疫情後好像好一點了。」一位剛從巴黎回來的朋友說。

她嘴裡說的「好一點」,指的是許多人口中「毀滅浪漫之都盛名的尿騷味」。然而這暗巷、地鐵裡的必備氣味,並不是巴黎獨有,其實在許多地方的觀光地區都能聞到。

這些特殊的氣味大多來自滿街的街友,畢竟在國外上廁所是件麻煩事──大部分場所需要消費後,才能向店員領取廁所鑰匙;而有些地方則是將廁所的密碼印在消費單據上,有時即便你急到頭昏眼花,也只能先排進隊伍買杯咖啡之後,才能得到那解救你的四位數密碼。

我相信沒有人喜歡隨地便溺,但對以大街為家、紙箱為床的街友來說,擁有隱私和尊嚴地上廁所,卻是件奢侈的事情。

將廁所上鎖,不只是為了「鼓勵消費」?

墨爾本的咖啡街,有許多咖啡廳的廁所都是一起共用的。每當你需要上廁所時,店員就會給你一個帶有「明顯鑰匙圈」的廁所鑰匙──外型從一根長長的木板、一大片的塑膠板,到綁著一大坨的線圈,甚至是一把廢棄的湯匙都有。

而距離咖啡街只有幾步之遙的小巷子裡,總是充滿著濃郁的尿騷味。「巷子臭死了,都是街友的尿騷味!」每次從巷子抽菸回來,咖啡廳老闆總是皺著眉頭這樣抱怨。

將廁所上鎖是為了鼓勵顧客消費,畢竟在他們的觀念裡,「廁所」是一種服務,身為想要使用廁所的人,必須得花錢購買店家的商品,才能享受這項服務。但是,大部分街友並無餘裕花錢購買咖啡。

於是,當時在墨爾本咖啡店工作的我,總是偷偷地趁老闆離開店面、接近下班的人煙稀少時段,讓一位我熟識的街友進去上廁所。當然,總是有被發現的一天。

那天,我熟識的街友將鑰匙歸還給我之後沒多久,已經離開的老闆立刻踏進店裡。他要求與我聊聊,而當下我也知道自己惹上麻煩了。

「對許多毒蟲來說,廁所是一個很好的吸毒場所,我在這裡這麼多年,很多次一早開店打開廁所門,就看見他們昏倒在裡面。你不要以為你認識他就沒事,就算他真的不會吸毒,但他可以把鑰匙給他的朋友!」雖然老闆語帶責備,但並沒有辭退我,只是嚴肅地補上一句:「下不為例。」

一個月後,我們的廁所鎖頭被撬開了,雖然裡面沒有留下任何用藥痕跡,但我心裡卻有些愧疚感,默默希望不是我所熟識的那位街友所為。鎖頭修好的兩個星期後,換成對面咖啡廳來和老闆借廁所鑰匙,這次是他們的廁所鎖被撬開了。

一無所有的他,憋了整個晚上

伴侶在美國時,遇見了一件趣事。

有天他與朋友相約一起去圖書館,因為出門較早,他在圖書館還沒開放之前就抵達了。令他訝異的是,還沒開放的圖書館外面已經大排長龍,行列裡全是無家者,對街則站著兩名警察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

街友們各個守秩序地待在隊伍中,雖然偶有抱怨為何圖書館不能早幾分鐘開門,但依然耐心地算著時間。早上 10 點一到,圖書館的大門敞開,他們蜂擁而入。

伴侶進去圖書館一陣子之後,走進廁所,才發現圖書館的洗手間竟一點都不像是一般廁所,反倒跟澡堂一樣熱鬧──許多街友直接脫掉上衣,在洗手台擦澡,並自備牙刷等開始盥洗。

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並不是這些畫面,而是其中一位街友在廁所間裡說的話:「啊!太舒服了,我已經他X的從昨晚憋到現在了!」

伴侶說完故事後,我疑惑地看著他,不懂話語中的含意。看見我的神情,他笑著與我解釋:「有很多人明明有能力花錢上廁所,但就是不願意花那個錢;還有人把小便當成一種遊戲,在牆上寫字紀錄誰遠、誰久。但那位一無所有的街友,卻憋了整個晚上無法上廁所。」

我立刻理解伴侶的意思。在歐洲旅遊時,我曾親眼看過一個觀光客男子在公園假裝用著手機,實際上是在角落解放尿意,而廁所其實就在他斜對面不遠處,這麼做就只為了省下一個銅板。

環環相扣的社會問題

隨地便溺的味道,是許多觀光勝地的一大問題,因為不是每一位街友都有能力消費、取得廁所密碼,甚至,有些街友就算真的消費了,卻也會因為店家的歧視而被拒絕提供鑰匙。許多店主雖然知道,「街友」並不能和「會吸毒」劃上等號,但卻鮮少有人願意承擔風險。

只是想要一個隱私空間的無家者們,最後只能選擇暗巷的角落,遭受人們的辱罵。聽起來心酸,但這件事情並不只是隨地便溺那麼簡單,也不是多設幾個公廁就能解決,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社會問題。

前陣子我在回家的路程上,遠遠看見前方有個中年男子正在河堤的走道旁,他看似若無其事地盯著遠方,下方卻有一條液體拋物線打在牆壁角落。當我走到那附近時,一股濃厚的尿騷味飄了過來。我不禁怨嘆,在便利商店提供免費廁所、各大公園都有公廁的臺灣,依然有著許多人「視力不佳」,將牆壁看成了馬桶。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國外餐廳將廁所上鎖,花錢才能「買到鑰匙」──原來,不只是為了「鼓勵消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北歐性別最平等?從廁所就看得出來

為什麼印度人喜歡在街上「大小便」?從「潔與不潔」,看印度的神邏輯

作者簡介:

KAI 力,沒有漂亮的學歷,也不曾在國外留學,正處於一個看似年輕,卻已經過了人們眼中可以跌跌撞撞的年紀。曾經為了尋找自我而貿然離職,斷斷續續地在各地流浪了 3 年,不只沒找到答案,還對世界增加了更多的疑惑。喜歡放空,熱愛白日夢,在個人部落格人生總匯三明治中分享文化衝擊的經歷,以及流浪日記裡的雞毛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