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南韓的「快咖啡文化」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陳慶德/現象・韓國

我常推薦去韓國首爾遊玩的朋友,有空可到仁寺洞(인사동)走走,那裡除了有著古色古香的街道風景,充滿韓國當地特色的伴手紀念品外,喜愛咖啡的朋友,在那邊還可以造訪全世界第一間非英文看板的星巴克(Starbucks)咖啡。

說到「星巴克」,1990 年代,南韓第一間星巴克座落在新村梨花女子大學校門口正前方,除了奠定外來咖啡專賣店的地位外,影響迄今的,還有如今動輒一杯 4000 韓圜(折合新台幣約 114 元)以上、快比一餐還貴的品牌咖啡店林立。

然而特別的是,在南韓除了上述連鎖品牌咖啡專賣店外,長年來更一直有著物美價廉的「快咖啡文化」──它才是南韓一般大眾消費咖啡的主力。而這個「快咖啡文化」,又是由大大小小的「咖啡自動販賣機」與「三合一即溶咖啡」所帶起。

隨處可見的「咖啡自販機」蔚為奇觀

任誰來到南韓當地,應該都會發現:大部分的傳統韓式餐廳,諸如烤肉店、雪濃湯專賣店或中華料理等店,老闆都會在入口結帳處,設置一台「迷你咖啡自動販賣機」。酒足飯飽的食客離開前,通常無需另外付費,只要輕輕按下機器按鈕,咖啡機的下方馬上就會彈出一個免洗杯,沖泡出一杯溫熱提神的三合一咖啡(大多是微糖咖啡口味)。

儘管 21 世紀環保意識抬頭,南韓政府認為大量的這類「迷你免付費咖啡機」過於浪費紙杯,要求店家不得再免費提供給顧客,客人得花上 100 韓圜(折合新台幣約 3 元)投幣消費;但就我自己實地觀察,大多餐飲業者仍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早早在櫃臺內準備好百元硬幣,讓顧客直接拿取投用呢。

南韓如今隨處可見的迷你咖啡自動機,其實並非橫空問世,而有著一段 30 年以上的演進史:它的前身,是來自擺設在商場或校園內等人潮擁擠處的「大型咖啡自動販賣機」,大型咖啡自販機約於 1946 年誕生於美國,在 1978 年初次引入南韓亮相。當時南韓為數不多的家電和飲品業者,立刻注意到此「黑金(咖啡)」商機,故在自動販賣機引入南韓的隔年,南韓業者們便大量打造「本土機台」,並火速在各地架設起近 4000 多個站點,掀起一陣旋風。

據當時資料顯示,80 年代的南韓,平均一天就可賣出 102 萬個紙杯的即溶咖啡,可以想見背後的獲利有多可觀。

時至今日,單是韓國首爾地區,就有將近 3640 餘間的各式咖啡廳,然而南韓國民整體的咖啡銷售量,仍以自動販賣機咖啡為主。究其原因,就是「方便與價廉」──有著咖啡癮的南韓消費者們,如今早已習慣透過擺在地鐵、大學校區或公司旁等處的自動販賣機,輕易且廉價地取得咖啡因,也造成當地的咖啡熱潮始終不退,乃至最後還誕生了「自販機咖啡」(자판기커피)流行語。

從大變小,深入公司與商家

大型咖啡自動販賣機在南韓歷久不衰,但它又是如何改良、且走入大眾韓式餐廳中的呢?

這其實與 1990 年代,南韓當地所爆發的金融風暴有關:自大型咖啡自動販賣機於 1980 年起廣受歡迎後,腦筋動得快的業者,又於 1989 年推出客製化鎖定上班族、能夠放在辦公室內的迷你咖啡自販機。這類機台的英文名稱更直接取為「Office Coffee System(OCS)」,足見其設計理念。

同時間,南韓面臨嚴峻的金融風暴,且於 1998 年起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援助,那時民間眾多中小企業因經營不利,導致裁員不斷、破產消息頻傳。而這些被裁員的上班族或倒閉的中小企業老闆,大多投入餐飲業尋找第二春⋯⋯重點來了:他們於是順勢把辦公室的迷你咖啡機也搬到餐廳內,除了自己平日能隨手喝上一杯提振精神,也免費提供客人一杯飯後咖啡,頗有一起「度小月」的感覺。久而久之,這個「傳統餐廳內必放迷你咖啡機」的風潮,竟成了韓國餐飲業十分獨特且有趣的特色。

自從 2001 年開始,迷你咖啡自動販賣機(OCS)在南韓年產高達 2.5 萬台以上,之後更持續攀升,至 2007 年則超過 8.8 萬台;反觀過去熱銷的大型咖啡自動販賣機產量不斷下滑,2001 年僅生產 1.4 萬台、2007 年又大幅下降為不到 4 千台,呈現近三分之二的消退,兩者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明顯趨勢。

年銷 70 億包三合一,與精品咖啡專賣店分庭抗禮

在亞洲各國大多橫掃市場的國際連鎖大品牌咖啡店,面對南韓特別的「自販機咖啡」文化,卻完全討不到任何便宜,只能如履薄冰地應戰。

如 1990 年起,星巴克大舉進軍南韓市場,推出新概念的品牌濃縮咖啡(espresso)專門店,但當地自販機咖啡的人氣與業績,卻一直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舉 2012 年 5 月的市調為例,該調查採訪了 2103 位南韓網友,得出全體受試者中有45.5% 的人「一天喝上 1 至 2 杯咖啡」,但其中有高達 75.2% 的受訪者回應最常喝的咖啡種類,是「自動販賣機咖啡」或「自己泡的三合一咖啡」(其中包含便利商店貨架上紙杯、塑膠杯裝的咖啡,與大賣場的罐裝咖啡等);反觀喝專賣店咖啡的人僅占整體的 24.8% 。同時,韓國人「最喜愛的咖啡種類」,仍是「三合一(即溶)咖啡」。

而韓國人所說的「三合一咖啡」,也是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開發的即溶咖啡產品,但韓國本地的三合一咖啡口味通常偏甜,故又稱為「韓式美國即溶咖啡」(Instant Korean-American Coffee)。

而「韓式美國即溶咖啡」的市場之龐大,更是各國少見──當地飲食文化學者周永河(주영하)就曾在其著作《餐桌上的韓國人》中引述一位年輕網紅提及,「Coffee mix(三合一)在(韓國)市面上非常普遍,甚至賣得比大米還要好。韓國人每天都會吃飯,但咖啡也同樣喝得不少,最近一年全南韓人喝了近 70 億包三合一咖啡──70 億這個數字,相當於全地球的人口數量。」

這段評論其實一點也不誇大:因為根據 2020 年 6 月南韓當地媒體報導,韓國人如今的咖啡消耗量,是世界各國平均的 3 倍,平均一人每年喝上 353 杯。而這當中明顯又以「三合一即溶咖啡」為主,至於號稱「 70 億包」的驚人銷量,絕大多數正來自大大小小的自動販賣機。

在地多元的咖啡文化,催生「咖啡共和國」

綜觀世界各先進國家,如今已少見到如同韓國,咖啡消費主力仍在即溶咖啡、且是透過自販機以免洗杯的模式販賣,卻仍深受當地民眾喜愛的情況。

這個南韓的「快咖啡」特色,再加上國際連鎖咖啡店、本地精品咖啡館、特色咖啡館等日漸興起,也讓南韓如今有著「咖啡共和國」(커피공화국)的美稱。

有趣的是,南韓近年來也興起類似臺灣手搖飲料店模式的「簡易(小店面)咖啡攤」,且為數還不少呢!這類機器現泡的咖啡多讓人外帶,售價也算便宜,500c.c. 約只要 2000 韓圜(折合新台幣約 57 元),讓喝慣自動販賣機咖啡的消費者,能有多一種選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為 2020 年新冠疫情嚴重,南韓人外食的機會大量降低。為了一解咖啡因之癮,南韓廠商發揮了「AI 大國」的實力,由 Vision Semicon(비전세미콘)研究中心開發出「咖啡機器人」,更創立了「機器人咖啡廳」,其店內的機器人可以沖泡近 50 多種口味的咖啡飲品,速度更是極快,只需要短短1 至 2 分鐘時間。同時機器人還能透過精準移動模式,於店內自由移動,將咖啡端上桌給顧客。

「窮則變,變則通」,綜觀上述南韓的「咖啡消費演化史」,我們看到除了國際品牌咖啡廳之外,南韓人不同主流的選擇,也看到十分具有在地特色的「快咖啡文化」。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年銷 70 億包三合一,滿街都是自販機──南韓的「快咖啡文化」是如何煉成的?》,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可口可樂帶起「大麻熱」?咖啡廳推「CBD 咖啡」──只要多兩塊,就能減輕你的生存焦慮?
「最低月領 48K」,韓國基本薪資再上調──首爾上班族心聲:若不想當「邊緣人」,生活還是好難

作者簡介:

陳慶德,南韓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西洋哲學博士、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逢甲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長期關心臺韓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熱銷《背包韓語》(聯經)、《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等書,目前活躍於「關鍵評論網」與《遠見雜誌》等專欄。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