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飲食】迷因破解:龍蝦在非洲是窮人食物?

作者:連怡涵/非行日記

你也看過「非洲人不吃龍蝦」的梗圖嗎?如果進一步於網路上搜尋,就會發現案情並不單純,還有「非洲人即便窮到吃土,都不願意吃龍蝦」或是「非洲只有窮人才吃龍蝦」這樣神秘的都市傳說。

那麼,非洲人究竟吃還是不吃龍蝦?如果吃的話,龍蝦真是「窮人的食物」嗎?如果不吃,原因又是什麼呢?

地域因素:不敢嘗試龍蝦的內陸國家

事實上,非洲人吃不吃龍蝦這件事,在不同地理位置會得到十分相異的答案。以東非烏干達為例,這是一個不靠海的內陸國家,龍蝦從來不是一個在菜單上會出現的選項。當我詢問烏干達友人:「你們吃龍蝦嗎?」他們大笑回答:「龍蝦?我根本不知道要怎麼料理!」

還記得 2019 年時,我在台灣接待烏干達外賓,帶他們去高雄六合觀光夜市,剛好逛到海鮮攤位。我們詢問幾位貴賓,難得來一趟台灣,要不要吃看看烤螃蟹、烤蝦?沒想到他們頭搖得像鈴鼓一樣,萬萬不敢嘗試不熟悉的甲殼類。

跨過邊境來到烏干達的鄰國肯亞,又是怎樣呢?肯亞雖然靠海,但是遠離海岸線的人們也不太有機會吃到龍蝦,一位肯亞朋友回應:「那是有錢人和住在沿岸的人吃的,其餘的人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

所以,龍蝦的食用在非洲還是受到地域範圍極大限制──在不靠海、需透過冷藏運輸海產的地區,龍蝦太難以取得,不可能是窮人的食物。至今,非洲內陸的運輸依舊十分令人頭痛,只有不到一半的路面經過鋪設,因此運輸海產不只困難,成本更是高昂。

宗教因素:甲殼類是「不潔淨」的食物?

非洲人不吃龍蝦,另一項較常見的原因就是宗教因素。在泛基督宗教信仰廣為傳播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有一些宗教教派仍然遵守猶太飲食條例,認為蝦、蟹等甲殼類是「不潔淨」的食物,不可食用

至於在盛產龍蝦的沿海地帶,一如前述肯亞朋友提及的,當地人確實有捕撈龍蝦食用或買賣的習慣。在肯亞港口城市蒙巴薩(Mombasa)、坦尚尼亞的尚吉巴(Zanzibar)群島等觀光勝地,除了有瀕臨印度洋的熱帶風情外,鮮美的龍蝦也是吸引旅客前往造訪的一大原因──只要嘗試以英文鍵入這兩個地名,加上「龍蝦」這個關鍵字,就可以找到許多外國旅客與龍蝦的合照。

龍蝦能為非洲帶來大量財富嗎?

外銷方面,龍蝦有可能為非洲帶來更多的財富嗎?以當前的世界局勢來說,可能性非常低。而最主要的挑戰有兩個:全球疫情與氣候變遷。

世界前十大龍蝦出口國當中,其實並沒有非洲的國家,不過像坦尚尼亞、南非、肯亞等國都仍持續供應國際市場這一項海產,其中,中國是最主要進口非洲海產的國家。然而,這一項為非洲漁民和商人帶來財富的貿易,卻在疫情中受到重大衝擊。

在 2020 年伊始,隨著新冠疫情影響逐漸加劇,中國頒布了一項關於「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臨時禁令,這在當時直接影響了遠在非洲的漁民,使得他們所捕獲的龍蝦無法出口至中國,即使那時疫情根本尚未擴散至非洲。

根據《路透社》一篇報導,一位南非漁民提到在禁令之前,每出口一公斤的龍蝦她可以賺到 22 美金;轉為內銷後,同樣的重量在南非國內市場,她只能獲得 7.7 美金的報酬,幾乎是原本收入的三分之一。

除了疫情影響國際貿易,氣候變遷與生態破壞也直接使捕撈龍蝦變得比以前困難。據《BBC》報導,在非洲島國馬達加斯達,聖呂斯(Sainte Luce)這個地區有 80% 的居民是以小船捕撈龍蝦維生,然而近幾年天氣變得更難以預測、暴風雨更加頻繁,使得居民出海捕撈又更困難了。此外,漁獲量因為氣候改變和過度捕撈也顯著下降,同篇報導中也提及,在祖父輩一天內、一艘船有時可以帶回 100 公斤的漁獲,現在即使是 20 公斤都相當罕見。

總結而言,非洲人並非不吃龍蝦,而是大多因為遠離沿岸地帶所以較少食用龍蝦的習慣,也不知道要如何料理這樣的海產。

在內陸城鎮,若是要吃龍蝦,花費也會因內陸運輸困難而相對昂貴,所以不會是窮人的食物;在沿海與島嶼,龍蝦則是居民維持生計的一項重要海產,然而這幾年疫情影響了國際貿易,氣候變遷與生態破壞也使捕撈更為困難。這種種狀況使得在非洲,問題不再只是「吃不吃龍蝦」這麼簡單。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破解網路迷因──非洲人不吃龍蝦?這項海產真的是「窮人食物」?》,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你可能聽過「美國時間」,但你知道同樣聞名國際的「非洲時間」嗎?
為何非洲人視疫情為騙局、寧願餓肚子也要「血拚」?一個令人慚愧的真相

作者簡介:

連怡涵,剛離開學校不久的語言學家、創意產業研究者,目前是全職 NGO 工作者。在歐、亞、非三大洲都曾居住過。20 歲開始因學校田野調查、國際志工等活動而與非洲結下不解之緣,六度往返東非並持續增加中。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