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宜君】三明治世代「望疫苗興嘆」

疫情指揮中心開放接種第1劑AZ疫苗過敏者,10週後可改打莫德納疫苗。(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院長

從3月3日到7月15日,不管是自購或是美日捐贈,台灣目前的疫苗累計到貨數量接近900萬劑。原本依照衛福部疾管署在網路上6月21日最新版本的「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公費疫苗接種對象僅排到第十類,也就是50至64歲以上的成年人,全部十類公費對象合計有1492.4萬人。

假設每人都能完整接種兩劑,全部公費接種對象需要近3000萬劑疫苗,與現有900萬疫苗,有明顯的落差。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卻突然在13日無預警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引起民眾秒殺預約。

然而,當政府發現「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民眾對於疫苗類型的偏好與到貨數量有極大的落差,莫德納疫苗數量明顯偏少,改口仍將依照年齡「長幼有序」,年紀越大,才有機會打得到。原本這群18至49歲民眾要失望之際,鴻海、台積電洽購的BNT疫苗,宣布順利取得1000萬劑,預計9月底前到貨。

但這樣的希望很快又被澆熄,因為政府說這批BNT疫苗要讓12到18歲青少年優先施打,小英總統又追加指示「大學生接種也不能落後」。如此一來,當施打疫苗成全民運動時,年齡小的可施打BNT,年齡長的可施打AZ與莫德納,偏偏年齡在20多歲到40多歲正值青壯年的族群,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成為疫苗孤兒。

隨著疫情多變與不預期被贈送許多疫苗,政府如果要調整為全民均能公費施打疫苗,在疫苗到貨時間不易掌握時,更應該遵守訂定的施打順序原則。政府可滾動修正「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的順序,例如編列第11類、第12類、第13類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等。

因為檢視7月5日最新修正的接種計畫內容,特別說明有關公費COVID-19疫苗的各類接種對象及優先順序,是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同時審酌國內外的疫情趨勢、各類對象感染風險、以及醫療照護與防疫量能維持社會運作及國家安全等因素研訂,並評估前述因素進行滾動調整。

尤其新冠疫苗通常要施打二劑,才有較完整的保護力,目前對於能否混打也尚未有定論,更需要對於哪種疫苗有多少數量,進行較精確的配置,避免有些人只打了一劑,有些人連一劑都打不到,有損公平,也影響群體的免疫力。

目前國際疫苗只有BNT可讓12至18歲青少年施打,但對其必要性未有共識;因為有專家認為,12到18歲學生可以透過公共衛生手段,如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病毒感染機率。例如英國政府宣布,如果沒有潛在健康狀況,18歲以下族群仍無須接種;但以色列政府已改變由雙親決定青少年是否施打疫苗的原則,建議所有12到15歲的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

在台灣,為了保護下一代,多數民眾能認同政府讓民間捐贈的BNT提供青少年施打,雖然也有部分民眾認為這是「讓學生族群插隊」。然而,作為經濟活動骨幹與納稅主力的青壯世代,若不幸染疫,家中的生計中斷,不但成為社會問題,也不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

我們期許政府在有效與公平配置防疫資源下,滾動修正公費施打原則並加以遵循。否則如同孔子所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當今新冠疫苗施打也是三十而「例」外,四十而不「獲」得,三明治世代只能「望疫苗興嘆」。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