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戴發奎】台灣鳳梨為何賣不進越南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中國海關總署2月26日發布公告稱,自3月1日起暫停進口台灣的鳳梨。國台辦隨後發出新聞稿表示,因多次從進口鳳梨中驗出有害生物,為從源頭防範植物疫情風險,因此採取這項「正常措施」。

越總農漁業委員會主委施傳寶表示,改銷東南亞是很好的選擇,特別是越南擁有在地深耕多年的台商,應可發揮力量,也能趁此改善農產品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施傳寶表示,雖然越南也有鳳梨,但纖維粗,若要當鮮果食用,口感沒那麼好吃。

確實正如施傳寶所說,台灣鳳梨從早期供食品加工到現在成為鮮果食用,已有長足進步,越南鳳梨品質目前還比不上,但說越南鳳梨差台灣鳳梨有多少,是見仁見智問題,對天氣炎熱的越南來說,沒有那麼甜反而不是多麼大的缺點。越南鳳梨微酸多汁,我個人主觀認為也僅與台灣鳳梨一步之遙。在有限的差距下,價格就會成為市場致勝關鍵。

台灣鳳梨在越南的售價為每公斤10萬至15萬元越南盾,換算成台幣約為120元至180元之間,比台灣市場高出一倍,成本加上運費是很合理的訂價,而越南本地鳳梨僅約5000至1萬元越南盾,大約台幣6元至12元,是台灣鳳梨價格的1/15至1/20。在品質沒有那麼明顯差距下,卻要多付出十倍以上價錢購買,就算打著台商一定愛用國貨,以「越南擁有眾多台商,每個台商的工廠都有幾十人、數百人甚至上萬員工。透過僑委會或台商會宣導,光台商企業採購給自家員工當飯後水果數量就很可觀。」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況且新鮮水果有一點是進口比不上在地的,為了長途運輸所需時間,外銷品約六、七分熟即須採收,品質不及國產八、九分熟採收者,時間拿捏不恰當,不是過熟賣相不佳,就是還不能吃,甜度品質大打折扣。反之儘管東南亞水果的生產成本低,因為上述理由及檢疫、權利金或關稅,我們也很難在台灣市場上看到他們的水果,然而不能以此為理由判定東南亞的水果不如台灣。

台灣農產品的問題從來不在行銷,而在於我們跟不上市場的競爭,列如末端售價過高,而熟度差別大,導致外觀瑕疵多,其他國家則品質齊一,減少耗損,末端售價低,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供應不穩定,導致價格波動大,一顆鳳梨可以在短短一周內相差十幾二十元,當民眾開始察覺是某一品種鳳梨產季時沒多久,這款鳳梨就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之中,如大家熟知的「金鑽鳳梨」(台農17號),最好吃的季節是在3至5月,台農20號的「牛奶鳳梨」則是在5至10月,季節短,價格波動大造成外銷商收購上的困難。

另外從這次中國大陸突然禁止台灣鳳梨出口發現一類觀點,許多民眾一昧抱持著阿Q精神,認為台灣鳳梨世界第一,別人的都不好吃,不吃台灣水果是他們的損失,俗話說得好:「不怕貨比貨,就怕不識貨。」,或者也可以運用成「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曾經與鳳梨並駕的洋菇、蘆筍,我們過去引以為傲的超過日本九成市占的香蕉市場,在日本香蕉進口值不斷的成長,居然台灣蕉對日本的輸入卻不斷的萎縮,如今市占率不到1%,取代台灣在日本市場的是菲律賓香蕉,菲律賓做到了可以生產平價的高糖度香蕉及平價的有機香蕉。

以上這些問題,不僅出現在鳳梨,也出現在其他水果之上, 如果我們不能面對自己的缺點去改善,不去面對自己在產銷體制上的缺陷,一如既往笑別人不識貨當個下士,或是如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這中間差別決定了台灣水果的未來。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