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翁履中】美中對抗不對戰,選邊站對臺灣真的有利嗎?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奔騰思潮》授權全文

作者:翁履中 / 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即將卸任的美國印太司令部指揮官戴維森上將,日前在國會聽證會上直言,中國大陸很可能在六年內犯臺,而準備接替戴維森的阿奎利諾上將也對國會議員表示,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實力,正在快速追上美國。來自美國軍方的呼喚,一方面反映出軍方對拜登政府用外交制約中國是否有效感到憂心,另一方面,也是向亞太地區的盟友傳達美國需要盟國支援的訊號。不過,面對美中軍事實力差距大幅縮小,以及雙方經貿高度互賴的事實,檯面上看似不惜一戰的勇猛,其實透露的卻是兩強不能一戰的真相。

自從阿拉斯加高層會談不歡而散之後,美中雙方各自大動作的爭取盟友。美國降低身段,率先向歐盟國家示好,表達美國理解各國與中國的經貿連結,試圖扭轉過去川普政府時期,強勢要求各國在美中之間選邊站,施壓盟友所造成的負面形象。在此同時,中國外長頻頻出訪各國,不但與俄羅斯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更在中東地區拉攏伊朗和其他石油輸出國家,並且在東南亞爭取支持,以不干涉他國內政為誘因,和美國用民主為號召做出區隔。中美雙方都各自找盟友撐腰,但是目的並非是為了準備最終決戰,相反的,雙方是為了避開軍事衝突,所以要爭取盟友來增加威嚇對方的效果。

事實上,國際關係學界著名的現實主義大師肯尼斯華爾茲,早在八零年代就曾針對擁有核武國家之間,是否會發生戰爭提出完整的論述。根據華爾茲的主張,如果國家間開戰的成本不高,則動武的可能性就會上升,但是當確認對手擁有核子武器時,開戰的成本就會因為核武的殺傷力太大,導致戰爭成本超過國家可以承受的範圍,進而讓擁核國家之間的戰爭幾乎不可能發生。從二戰後至今近八十年間,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從未動用核武攻擊對手,證明核武嚇阻理論至今仍然適用。根據同樣的邏輯,美中兩國皆為核武國家,雙方都很清楚一旦發生軍事衝突,就很難讓對手堅持只使用殺傷力有限的傳統武器來進行攻防,因此美中即使在外交場合上劍拔弩張,雙方的競爭也不會輕易的從談判桌移往戰場。不過,核子嚇阻理論可能出現的最大變數,在於核武國家是否會喪失理智,不惜一切成本都要達成目標。以臺灣問題為例,中美雙方對臺灣的態度是否能保持一致的理智,就成了臺灣安全的關鍵。換句話說,如果雙方因為臺灣問題來到即將爆發戰爭的臨界點,相較於美國的理智,中國更可能必須為了捍衛國家利益而感情用事。屆時,面對不再考慮戰爭成本的中國,美國的國家利益,就不會是與臺灣聯手制衡中國,而是如何避免美國捲入臺海紛爭,導致美方人員傷亡。

看到美中之間日漸激化的對立,亞太國家無不試圖在兩強之間找到平衡,臺灣所堅持的親美抗中路線,或許可以獲得美方支持,卻也讓兩岸的溝通陷入僵局。根據學理來推斷,兩岸或許不會有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最終決戰,但卻很可能會面對最終談判。為了避免跟中國發生軍事衝突,不僅美國可能會迫使臺灣坐上談判桌,甚至連日本、韓國或許都會為了維繫區域的和平穩定,一起對臺灣施壓,要求接受和平的條件。如果臺灣選擇親近美國和日本,是因為期待在兩岸終戰發生時,他們會出手跟臺灣並肩作戰,在理解了各國其實也都在避戰之後,臺灣更該認真反思,選邊站是不是真的對臺灣最有利?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