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蔡增家】日本福島核廢水入海的政治考量

TOKYO, April 13, 2021 -- People rally to protest against the Japanese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discharge contaminated radioactive wastewater in Fukushima Prefecture into the sea, in Tokyo, capital of Japan, April 13, 2021.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Yoshihide Suga said on Tuesday that his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o discharge contaminated radioactive wastewater in Fukushima Prefecture into the sea ami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pposition. (Photo by Du Xiaoyi/Xinhua via Getty) (Xinhua/Du Xiaoyi via 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日前,日本內閣會議正式決議在兩年後,將把福島第一核電廠廢水排入大海,雖然這是兩年之後的事,而且日本政府也一再強調,稀釋之後的核廢水,是符合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排放標準,但日本此舉,仍然引發日韓台等周邊國家的強烈抗議,吹皺國際政治的一池春水。

從各國態度來看,韓國最為強烈,韓國青瓦台召見日本駐韓大使,表達強烈不滿,中國大陸則表達嚴重關切,將持續關注事態發展,台灣則表示憂慮與遺憾,希望日本能夠資訊透明化,特別的是,一向以國際環保鬥士自居的美國,竟然對此,只表示理解,可見,各國對日本這項舉動的合而不同。

從時序上來看,日本主張將福島核電廠廢料排入大海,早在安倍政府時期,就已經開始研議了,只是,當時在內外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讓安倍遲遲無法做出最後的決定,那菅義偉為何會選擇在此時,特別是在東奧即將舉行之際,竟能超越政治強人安倍,做出這個不討喜、又會引發眾怒的決定呢?

其實,從日本的角度來看,現在這個時刻,應該是解決福島核廢水這個長年老案的最好時機點,這話怎麼說呢?

首先,日本首相菅義偉即將於本月16日啟程拜訪美國,此行會與拜登進行美日領導人高峰會,在美日兩國領導人即將會面之際,美國自然不會在核廢水這個議題上,破壞美日兩國之間良好的政治氛圍。

此外,不同於川普時期,美日兩國因為美軍基地經費分攤的歧見,現在的拜登需要結合日本來抗衡中國大陸,這是日本近期積極介入台海及南海議題,同時結合印尼、印度及菲律賓等國來主導印太戰略,在此之際,美國政府當然不會這個環保「小」議題,來破壞抗衡中國的戰略大局,這是美國對日本排放福島廢水進入大海,僅表示理解的主要原因。

其次,韓國、中國大陸及台灣是目前全面禁止福島農產品輸入的三個國家,無論日本政府有無將核電廠廢水排入大海,在短期之內,都無法改變中韓台這三國,對福島食品輸入的禁令,特別是日韓兩國,除了慰安婦及領土等歷史爭議問題之外,前幾年,日韓還因為徵用工判決問題,而大打貿易戰,在新仇及舊恨下,讓韓國政府在這次核廢水議題上,表現的比其他國家更為強烈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中日關係上,之前在川普時期,日本以積極改善中日關係,力邀習近平訪日,實施美日的平衡外交政策,但在拜登上台之後,美日兩國快速改善,再加上中國通過海警法之後,讓中日海域衝突的可能性急遽升高,日本自然不會再顧忌中國的態度,同時中國也怕日本過度倒向美國,這是中國內部雖然群起激憤,但中國政府仍然停留在口頭關切的主要原因。

那麼,這次菅義偉排放核廢水決議,究竟會不會影響到今年夏天東奧的如期舉行呢?

在之前,北韓宣布不參加東京奧運之後,中國大陸及韓國並沒有隨之跟進,同時中國大陸也將在明年初舉行北京冬奧,一旦中國政府因為核廢水事件,抵制東京奧運,勢必會引發日本及其他國家,反擊抵制北京冬奧,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此事的低調處理,早已對東奧及核廢水議題,設下一道防火牆。

在今年東奧舉行之後,菅義偉政府即將面臨的便是十月的眾議院改選,菅義偉以展現過人的意志力,一舉解決福島核廢水的議題,這將有助於提升菅義偉個人的民意支持度,同時有利於自民黨的選情,畢竟,這是連過去安倍都做不到的事。

當然,福島核廢水排海這個議題,仍會有一些政治的後遺症,首先是日韓兩國關係,在短期之內難以改善,美國想要結合日韓,形成美日韓三邊抗中聯盟,似乎已經逐漸破局,其次,對台灣來說,這次核廢水排海事件,重新勾起台灣人民對核災的集體記憶,日後,福島核食想要進入台灣,將會更加困難了。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