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蔡增家】為何TIFA跟萊豬打不開疫苗合作的大門?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睽違五年的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談判,終於在本周三盛大舉行。表面上,台美兩國就農業、金融、供應鏈等十大議題達成共識,為接下來的台美雙方簽署BTA(雙邊貿易協定)來鋪路。

實際上,這是一場台美兩國互取所需的一場談判。美國希望能夠透過這場會談,對於8月即將到來的萊豬公投,施加政治壓力;台灣則期盼美國能夠比照南韓模式,授權台灣廠商進行疫苗代工合作,以解決台灣目前最急迫的的疫苗荒。

但從結果論來看,檢視台美雙方所發表的新聞稿中,兩國似乎都在避重就輕。台灣方面對於美國要求排除萊豬的進口障礙,幾乎是隻字未提;而美國方面,對台灣政府呼籲台美兩國進行疫苗合作,甚至是簽署BTA的請求,則是省略不談。由此可見,這是一場雞同鴨講的會談,就如同美國智庫中國專家史劍道所說:「這場會議,幾乎沒有發生什麼重要的事。」

再從現實面來看,從這場TIFA會談,其實可以看出美國對台政策的底線:援助疫苗可以,疫苗合作則不行。這也印證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之前在記者會上的發言:「對於台美疫苗合作,外界不應有此聯想。美國之前緊急援助台灣疫苗,是因為台灣對外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

換句話說,美國援助台灣疫苗,只是單純在救急,不在於解決台灣疫苗的根本問題,其目的是要拉攏台灣抗衡來自中國大陸的疫苗外交。

其實,從疫苗數量上來看,在台灣現今已取得的526萬劑疫苗當中,來自美日等國外捐贈的便多達374萬劑;自行採購的疫苗,只有到貨152萬劑,距離台灣全體免疫目標的4000萬劑,尚有相當大的差距。

而接下來國外捐贈的疫苗,大多要透過COVAX疫苗平台,來與其他國家進行疫苗分配。由此可見,單靠美日等國的疫苗援助,其實是緩不濟急;再加上當前國際疫情仍然嚴峻,各國爭搶疫苗下,釜底抽薪之計,還是要透過美國授權台灣進行疫苗代工,才能解決台灣現今疫苗的困境。

以南韓為例,今(2021)年5月美韓領導人高峰會中,雙方達成「疫苗合作」的共識之後,南韓三星生物製劑已在上個月和美國莫德納簽約,將於今年秋天開始生產莫德納疫苗。同時在美韓疫苗合作的推波助瀾下,之後南韓又分別與英國AZ、美國Novavax及俄羅斯的Sputnik等全球三大疫苗品牌,進行簽署疫苗技術轉移協議,預計每個月將生產一億劑疫苗,南韓將一躍成為全球疫苗生產的重鎮。

過去一年當中,南韓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之苦,南韓與台灣也同是疫苗採購的後發國家。為了要解決南韓疫苗不足的困境,南韓政府採取國外採購疫苗、進行疫苗代工、自主研發疫苗的三大策略。

如今在疫苗數量不虞匱乏下,在6月底之前,南韓已有多達1400萬人接種疫苗,預計在11月底前,將可以達成群體免疫的目標。反觀現今台灣卻深陷疫苗不足,追搶疫苗殘劑的窘境。

從南韓的經驗來看,美國授權南韓藥廠進行疫苗代工的疫苗合作,無疑是南韓能夠擺脫「疫苗荒」的重要關鍵。南韓以美韓疫苗代工為基礎,吸引國外其他疫苗大廠與南韓進行合作;之後南韓藥廠再透過代工取得關鍵性技術,自行生產國產疫苗,這成為南韓疫苗自主的三部曲。

由此也可以清楚看出,美國對台韓兩國的格差待遇。美國把南韓當成是互惠性的戰略夥伴關係,把南韓當成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疫苗的生產重鎮,成為美國推動疫苗外交的重要一環。

相對的,美國對台灣卻只是單純的救急性捐贈疫苗,以避免台灣擺向反美親中的方向。在台灣疫情危急之時,卻只關切萊豬公投是否通過,把台灣當成是抗衡中國的一顆棋子,可見台美之間的不對等關係;這也是美韓能進行疫苗代工合作,而台灣卻不能的主要因素。

只是,若美國未能平視台灣,把台灣當成是對等的夥伴關係,今年8月28日,人民勢必把這股怨氣發洩在萊豬公投上。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