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懂元宇宙》它是下世代的網路!臉書、Nvidia、微軟、Visa全力投入

文/蔡靚萱

引爆70兆商機!元宇宙來了

一年多來的防疫隔離洗禮,你的生活日常與工作,也從線下轉到線上、從真實移往虛擬了嗎?

一次搞懂元宇宙?它是下世代的網路!臉書、Nvidia、微軟、Visa全力投入。
一次搞懂元宇宙?它是下世代的網路!臉書、Nvidia、微軟、Visa全力投入。來源/設計●ivy

大人試著用VR開會、青少年玩起《麥塊》(Minecraft)、《要塞英雄》(Fortnite)或在Roblox遊戲平台上創作自己的遊戲⋯當年輕世代在遊戲中與同學朋友互動,將社交娛樂重心往虛擬世界大遷徙,這些現象背後,代表一個媲美網路問世般的劃時代大趨勢:元宇宙(metaverse)已開始啟動。

「元宇宙就是下一世代的internet(網際網路)。」臉書執行長佐伯格說;「元宇宙的經濟規模,終將大過實體世界。」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預測。

為什麼除了科技大廠微軟、臉書、輝達等紛紛投入,連VISA、蘇富比等金融、精品業也開始擁抱元宇宙?他們看到什麼?它帶來哪些機會?又將如何撼動現有商模?帶你一次看懂。

到底元宇宙是什麼?一個科幻小說提出的概念,為何會被美銀美林證券(BofA Merrill)投資長列為重點分析項目,甚至成為2021年最紅關鍵字?

在微軟執行長納德拉、黃仁勳看來,元宇宙就是,透過物聯網、AI(人工智慧)、數位分身等工具將虛實世界整合,一旦能實現,當你戴上AR(擴增實境)眼鏡、VR頭盔或滑手機就可即時操作遠方的工具、優化你的真實世界,就跟操作App一樣簡單。

在佐伯格看來,元宇宙是比現在的臉書更能互動、串聯不同虛擬世界的新網際網路:「我們下一個篇章,就是從社群媒體轉型為元宇宙公司!」

想像一下,你在寶可夢遊戲中賺得的皮卡丘帽子,可直接戴到臉書的頭像上;你買的數位畫作,可直接掛在你動森世界小島的家裡⋯。也就是說,元宇宙就是:將各種宇宙的界線消融了。包括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界線模糊了,虛擬的不同宇宙間,也終將朝向開放邊界、可連結互訪的路徑前進。

「目前臉書、推特、Line都是各自獨立的王國,彼此的用戶無法互通、交朋友,」宏達電內容暨平台總經理林俊吳說,但元宇宙若成真,今天「這一國」用戶不須重開帳號,就能「出國」,甚至兌換該國虛擬貨幣「跨國」消費。「現太多應用服務都被平台綁架,大家預期元宇宙將更尊重人的主體性,身分與資料讓用戶帶著走,而非平台主導。」

為什麼元宇宙在此時成為可能?美國創投家波羅(Matthew Ball)解釋,正是因VR硬體漸漸成熟、網速夠快、量子電腦帶來高算力、區塊鏈加密貨幣讓虛擬世界支付成本低、以及虛擬平台Roblox因疫情崛起,而推開了虛擬世界的大門。

當界線消融,撼動的,將是原來的商業板塊,還可能產生各種全新商業模式。

走進位於桃園的全台灣第一座5G智慧工廠,自動機器手正忙碌的上下移動、扭轉插件,頭戴AR眼鏡的操作人員,用餘光看著眼鏡上的指示。精準將每個零組件按在分毫不差的位置,並即時挑出可能的瑕疵。

這是全球電源龍頭廠台達電,與遠傳、微軟,攜手建設了全台灣第一座5G智慧工廠,正朝向工廠端的虛實整合元宇宙邁進。在製造端的元宇宙,早就開始成形。

8月,信用卡平台Visa宣布高價收藏NFT(非同質化代幣)虛擬藝術品。知名拍賣商蘇富比(Sotheby's),則在虛擬世界Decentraland藝術街熱門地段,買了一塊「地」,在元宇宙舉辦了第一場展覽。

元宇宙玩家早已不只是VR設備、遊戲廠,甚至臉書、微軟等大廠,而是各行各業都開始找機會進軍元宇宙。它早就跳脫遊戲,逐漸發展成一個創意發想平台、一個互動社交平台。

佛羅里達大學電訊傳播系副教授李育豪,專門研究數位遊戲與VR世界互動。他分析,「當元宇宙建立起來,你眼睛瞄哪裡、什麼姿態比較放鬆⋯」這時,該怎麼用這些數據、怎麼分析,也都成了商機。

這時,產業該如何迎風而上?

發行元宇宙ETF的Roundhill投資公司預估,到了2030年,元宇宙創造的產值將高達約新台幣70兆元。若照黃仁勳的預估,有一天虛擬世界產值超過實體世界,依目前全球GDP約84兆美元,若能拿下其中一半,還能再成長10倍以上。

元宇宙也將是台灣產業的重洗牌機會。除了硬體設備,如製造VR頭盔的宏達電、AR眼鏡的佐臻等,代工VR處理器與描繪3D世界繪圖晶片的台積電、聯電更成為美國元宇宙ETF基金META的成分股。台達電、研華等工業自動化廠商,提出製造端的物聯網、數位分身應用,也是企業元宇宙的玩家之一。

當產業版圖重組,下一代的競爭力,也得重新定義。在虛擬世界跟朋友互動,將成他們生活、學習的一大重心。「我不認為小孩以後會需要寫程式,」林俊吳分析。知名科技觀察家艾文斯(Benedict Evans)觀察,這熱潮就有如當年Apple II電腦誕生,造就了數十年資訊熱潮。下一世代的創新,也許就將在Roblox平台上產生⋯。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67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明明很方便,美國人為什麼不喜歡線上點餐?
他擠下柳井正!卻幾乎沒有媒體報導?日本「最神秘首富」是誰
當餐廳營運走下坡⋯王品前執行長:此時該對顧客「更慷慨」!為什麼?
你的職涯沒成長,都是做不完的瑣事害的!3招拒絕「能者多勞」
2千萬隻「基改蚊」終於要升空!不咬人、活不久,能抑制疾病傳播也帶來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