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正前開式髖關節手術」 復元快

記者李佩玲/臺北報導

髖關節局部不正常結構,是導致髖部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原因之一,三軍總醫院骨科部醫師王聖豪少校昨日表示,關節局部因素若盡早治療,可避免後續進展成退化性關節炎,而正前開式微創手術不需切斷肌肉組織,病患疼痛感較少、恢復期較短,可提供病患治療髖關節時的另一種手術術式選擇。

髖部退化與髖部局部結構有關

王聖豪說明,過去大多認為退化性關節炎跟年齡、體重、性別等病患個人因素比較相關,但近年研究發現,許多髖部退化性關節炎跟髖部局部結構有很大關係。許多在青少年或成人時期出現的髖關節局部不正常結構,例如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股骨髖臼撞擊症候群等,會造成病患髖部早期局部疼痛,這些關節局部因素若沒有盡早診斷及治療,可能會造成疼痛持續及活動受限,甚至演變成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免切斷肌肉 疼痛感較輕微

王聖豪指出,髖關節手術治療,包括髖關節骨軟骨成型手術、髖臼截骨矯正手術、人工關節置換等,傳統手術方式病患是採側躺姿勢,從後位切口及前外側切口為主,手術時需切斷肌肉,出血較多、術後較疼痛,且所需復元時間也較長;正前開式微創手術病患則採平躺姿勢擺位,術中主要是以闊筋膜張肌及縫匠肌之間的間隙當作通道來進入髖關節,手術中並沒有切斷肌肉組織,不需要等待肌肉復元時間,術後疼痛感較輕微,因此病患可較快恢復日常的活動,這項手術方式除可用在大家熟知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外,也可由相同的切口來執行髖關節骨軟骨成型手術,以及較複雜的髖臼截骨矯正手術,可治療大多數的髖關節疾患。

王聖豪表示,近年來三總骨科部開始使用這項手術方式治療許多髖關節疾患的患者,病患不僅疼痛感減少,復元期縮短,術後對下肢的控制也較佳。另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關節穩定性佳,脫臼率降低,比較沒有活動上的限制,術後也不需採取大腿間夾枕頭、避免坐過低椅子及深蹲等限制。

近年研究發現,許多髖部退化性關節炎跟髖部局部結構有很大的關係。(記者李佩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