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輪到誰?香港媒體圈因國安法人心惶惶

(中央社香港14日綜合外電報導)當香港國安警察於上月某天黎明之前敲響記者陳朗昇的家門時,他一點都不意外,卻還是忍不住顫抖。

中國對異議聲音的打壓已讓多數香港民主運動人士噤聲或入獄,如今更把焦點轉向媒體。

陳朗昇知道自己和香港記者協會主席、獨立媒體「立場新聞」一名編輯一樣都是被鎖定的目標。

陳朗昇告訴法新社:「我做了心理準備,但…當他們出示逮捕令,我還是在發抖。」

他用手機直播自己與警察的互動過程,直到警方命令他停止。那是立場新聞最後的一小段報導。

同一天稍晚,當局援引國安法凍結立場新聞資產,並以發布「煽動性」內容為由逮捕7名員工,立場新聞隨後停止運作。

其中兩名員工已被起訴並還押候審。陳朗昇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落到同樣境地。

香港曾是這個艱困區域裡的新聞自由堡壘,但本地媒體和愈來愈多國際媒體都在問:「接下來會是我們嗎?」

曾在香港中文大學講授新聞學的徐洛文目前人在荷蘭。他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記者應該向權力說真話。而現在,真話在香港具有顛覆性。」

中國大陸仍是全球對記者最不友善的國家之一,當地媒體受控於國家,外籍記者也大幅受到掣肘。

但即使在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後,這座城市作為媒體中心,仍持續蓬勃發展。當時港媒以堅持不懈著稱,他們以中國大陸無法想像的方式撰寫頭條新聞並監督官員。

2000年,一名香港記者大膽向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提問,換來江澤民大發議論。他說香港記者「不管去哪裡,總是比西方記者跑得更快」,還說港媒「太單純、有時太天真」。之後,「跑得更快」一語就成了香港記者的榮譽勳章。

但隨著港媒環境愈來愈不自由,凋零的跡象也始終存在。

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於2002年公布首份年度新聞自由評比,香港當時第18名,去年則墜落到第80名。

過去7個月更是出現前所未見的變化。第一個倒下的是「蘋果日報」,香港警方援引國安法凍結蘋果日報的資產,同時指控創辦人黎智英等高階主管觸犯安全相關罪名。

下一個輪到立場新聞;一週後,「眾新聞」也終止營運,理由是他們認為「工作不再安全」。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數度否認打壓新聞自由的控訴,聲稱只是依法行事而已。

香港「獨立媒體」(InMedia)一名前編輯說,業內出現一種「不曾有過的恐懼氛圍」。

港版國安法目前尚未把矛頭指向國際媒體,但香港政府對於不滿意的報導也愈來愈多批評。

許多大型媒體仍在香港設有亞洲總部,包括法新社、彭博(Bloomberg)、華爾街日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自去年11月以來,香港官員已寄出13封以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荷語寫成的信函給外媒,大部分是為了港府不喜歡的社論。

寫給華爾街日報和英國「星期日泰唔士報」(Sunday Times)的信函甚至警告一些報導可能違反香港法律。

去年11月,香港也拒絕更新一名「經濟學人」澳洲記者的簽證,這是自2018年以來,第4位因申請簽證遭拒而被迫離開的外籍記者。

曾在立場新聞任職的陳朗昇說,他希望外籍記者能留下來繼續關注香港發展,但也提醒他們不要低估當局可能採取的行動。

他說:「以前大家認為蘋果日報永遠不會關門,畢竟它有25年歷史、上千名員工,但最後照樣關了。」(譯者:曾依璇/核稿:曹宇帆)1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