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紅白灰…檳榔本身就致癌

檳榔本身就是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嚼它就是會致癌!新店耕莘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正文表示,預防口腔癌方法則是避免吸菸、嚼食檳榔、酒等長期的刺激,避免長期過度陽光曝曬、避免長期食用熱燙刺激食物、飲食需均衡,避免營養要素缺乏,所造成口腔黏膜的變化、如有不適合假牙或外斜尖銳牙齒,對周圍有所摩擦,應至牙醫進行矯正,以及保持口腔衛生,定期接受篩檢。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癌症防治‧掌握先機」公益系列講座,邀請新店耕莘醫院耳鼻喉科陳正文主任、頭頸外科林世倉主任主講「口腔癌防治‧掌握先機」。

頭頸外科主任林世倉表示,口腔癌男性癌症死因第四位。好發於三○至六十四歲年男性,為青壯年最常見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比其他癌症相對年輕。根據台大、中醫大及彰基、成大、慈濟於一九九九~二○一四接受治療的台灣口咽癌病人之研究,台灣HPV引起的口咽癌佔頭頸癌約三成。如何預防HPV造成的頭頸癌?一、生活型態的改變:安全性行為,以及戒菸、戒檳榔等危險因子;二、篩檢方法:HPV16E6血清學、扁桃抹片、黏膜成像等;三、疫苗接種:可預防多種癌症發生,像是子宮頸癌、肛門生殖器癌、頭頸癌等。

陳正文主任表示,口腔癌可能的危險因子有:嚼食檳榔、吸菸、喝酒、陽光照射、蛀牙、不當的假牙、不良的口腔衛生、長期營養不良等。

吸菸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十八倍;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二十八倍;喝酒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十倍;同時吸菸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八十九倍;同時吸菸、飲酒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一二三倍。

當口腔出現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是顏色改變;長期不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不明原因麻木感、疼痛或觸痛;不明原因出血;出現白斑或紅斑;舌頭活動度受阻;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牙關緊閉,張口困難;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等,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

若出現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扁平苔癬、疣狀增生等,則為口腔癌前病變。

國民健康署提供口腔黏膜檢查:三○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十八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二年一次。

口腔黏膜檢查異常怎麼辦?陰性(沒有異常):兩年追蹤一次。陽性,疑似癌前病變(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疣狀增生等)或疑似口腔癌,請於兩個月內至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或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門診進行確認診斷,後續應遵照醫囑每三至六個月定期追蹤一次。此外,要立即戒檳榔、戒菸與戒酒,並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

林世倉主任表示,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會依期數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切除,以及整形外科重建;第三及第四期的病人,視情形可能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