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戰台灣 媒體商業利益成關鍵破口

美國國務院30日發布年度人權報告。 (圖:美國國務院)
美國國務院30日發布年度人權報告。 (圖:美國國務院)


台灣將4月7日定為言論自由日,其目的不只於紀念過去,更藉此宣示政府對未來台灣言論自由嚴峻挑戰的重視;然而,美國國務院3月底公布最新年度人權報告,再次關切中國以商業壓力試圖操控台灣媒體;學者提醒,近年,中國對台灣分別從媒體所有權、廣告合作與發行市場掌控對台灣統戰,其間的影響不容小覷。

中對台媒統戰威脅 三大破口不容小覷

連續2年,美國國務院公布人權報告直指,中國在台灣媒體母公司商業利益上施壓,對刊登不合北京胃口報導的媒體抽廣告,也試圖對這些媒體的報導內容進行審查;對此,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7日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專訪認為,台灣媒體雖已擺脫過去受黨、政、軍箝制情況,但受到來自中國的外部威脅日益增加。

在帶有統一的政治前提下,中國對台灣媒體統戰的想法從未間斷,黃兆年認為,特別在台灣媒體自由化後,中國緊抓媒體市場開放特性,透過商業化影響台灣媒體的所有權,幸好在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倡議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把關下未再擴大;但是,自監察院調查報告及外媒報導揭露,在有違台灣相關法令規範下,仍有至少有5家台灣媒體接受中國官方廣告合作。

在間接影響方向,黃兆年指出,中國把觸手伸入發行市場管控;2008年後,台灣媒體財務經營陷入危機,欲擴展中國市場空間時,出現高層指示淡化處理六四天安門事件、達賴喇嘛等對中國較為敏感性的議題,如此自我審查現象,損及台灣新聞自由。

企圖合理化控制 對外推銷中國網路主權

無國界記者組織去年公布的全球新聞自由度排名顯示,中國倒數第4,亞洲排名僅勝於土庫曼和全球墊底的北韓;黃兆年提醒,中國新聞自由度雖低落,但仍處心積慮想把控制媒體模式輸出海外,以建立媒體新秩序,企圖擴張中國勢力,塑造中國式人權論述、中國式媒體規範、網路主權的正當性,與西方民主國家抗衡。

黃兆年以近年中國互聯網大會中,習近平闡述的網路主權為例,他認為,中國將聯合國基本的原則,包括不干預他國內政置入網路世界,實為合理化中國對內的網路控制找一套說詞。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4月7日播出的「兩岸ING」節目

原始連結
臺灣之音APP-iOS
臺灣之音APP-Android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共同社:美日防長會談 觸及台灣海峽突發事態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 重申一中推進和平統一
美前國安顧問示警:台灣2022年後將面臨中國武力犯台高度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