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好不好,看這水果銷量就知道!消費者想吃就買的「櫻桃自由」隨疫情一去不返?

智利葡萄、埃及甜橙、祕魯酪梨......過去10年間,中國進口水果總額增加了10倍,高價進口水果廣受新興中產階級歡迎,而意指「想吃就買」的流行語「櫻桃自由」,也為中國持續上揚的消費者支出下了最好註解。

但受到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經濟遭遇重創,2020年第一季GDP衰退6.8%,寫下近30年來首次負成長紀錄。儘管中國疫情目前大致平息,北京當局也力圖重振經濟活動,但在「後疫情時代」籠罩的陰影下,中國消費者不願輕易打開荷包,謹慎地削減非必要開支,不假思索購買昂貴進口產品的情景如今已成過去式。

「買不起進口水果」 消費者信心低迷

「老實說,我這陣子以來唯一的念頭,只剩下如何減少開支、存下足夠的錢來付房貸。」在上海從事白領工作的派翠西亞﹒林(Patricia Lin)告訴港媒《南華早報》(SCMP),自己上個月才被公司減薪,不少朋友也因疫情丟了工作,「水果是有益健康的必需品,但我想我會有好一陣子買不起進口櫻桃或是日本葡萄,改買負擔得起的本地水果,例如蘋果和梨。」

為了檢視武漢肺炎疫情對中國消費力的影響,《南華早報》前進廣州,直擊「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的黯淡買氣—這裡全中國最大的水果市場,高達8成的進口水果以此作為進入中國的第一站,但在這段日子裡,商家只能玩玩手機遊戲打發時間。

進口水果價腰斬 「賣一箱賠一箱」

「不管賣的是進口水果或國產水果,我們之中大多數人都在賠錢,」水果進口商李曉強(音譯,Li Xiaoqiang)指出,以智利葡萄為例,疫情前的批發價為8公斤180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758元),現今已腰斬至100元甚至80元的低價。

對於進口商來說,等於每賣出一箱智利葡萄,就得損失80萬人民幣(約合新台幣336萬元),埃及甜橙的售價也只剩原本的7成,「進口櫻桃甚至更難賣出去,」李曉強說。

李曉強表示,雖然業績在五一假期及母親節期間曾有短暫反彈,但如今生意又回到3月份的慘況,「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市場需求就直線下滑,零售業者下訂單時也相當斟酌。」

另一位王姓商人也指出,整個批發市場去年每日平均能賣出60至80箱的進口甜橙,現今的銷量減少至每日15箱,售價更只剩下過去的一半。由於進口甜橙主要供應給旅館、餐廳、卡拉OK等業者,「如果甜橙賣得不好,就代表中國服務業還深陷困境中。」

但即便是中國本地產的水果,需求也相當疲軟,根據中國農業部日前公布的數據,政府觀測的5種本土水果批發價,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1.7%。一位專門銷售西瓜的批發商表示,他向武漢農民購買西瓜的價格為每斤(0.5公斤)2.8元人民幣,如今卻只能以每斤2.3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9.7元)的價格賠本出售:「感覺就像是沒有人在吃水果,我的銷售額只有去年的3分之1。」

「今年所有人的收入都縮水了,」在廣州開設咖啡店的李建(音譯,Ken Li)則說,由於消費需求大減,從好幾周前起,他就不再買水果裝飾店裡的蛋糕,也減少了雞蛋與牛奶的訂購量:「從水果店、餐廳、電影院到超市,消費者削減了各方面的預算,生意真的很難做。」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中國經濟保衛戰》大封鎖之後重新啟動 最大難關:如何讓消費者放心出門花錢?
相關報導》 中國經濟「半世紀來最慘」,為何不大撒幣紓困?《經濟學人》:向毛澤東學習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