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面臨重重挑戰,美國推全球基礎建設計畫抗衡北京

近10年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每年在外國基礎設施計畫投入數十億美元,包括建設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與肯亞的高速公路。美國總統拜登與高官今年夏天到各國家宣傳,承諾將為貧窮國家提供數千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美國此舉的動機不言而喻,那就是與中國競爭。

「一帶一路」面臨挑戰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式啟動,為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一些地區的橋樑、港口、高速公路、能源計畫、計畫的建設提供資金,而中國一帶一路的資金來自開發銀行與國營商業貸款機構。

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研究實驗室「援助數據」(AidData)去年的報告指出,2013年至2017年,中國一帶一路每年平均花費約850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5904億元)資助海外建設計畫,超過其他主要經濟體的2倍。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包括擴張鐵路建設,但部分成果並不符經濟效益。(美聯社)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包括擴張鐵路建設,但部分成果並不符經濟效益。(美聯社)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包括擴張鐵路建設,但部分成果並不符經濟效益。(美聯社)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目前中國「一帶一路」正值不穩定的時刻,資金短缺及政治阻力讓某些計畫停滯不前,一些國家的輿論擔憂過多的債務與中國影響力。此外,許多人指責「一帶一路」是「債務陷阱」(debt trap),旨在控制當地基礎設施。分析師表示,中國國內的經濟挑戰及全球金融環境的變化也可能影響中國貸款人與政策制定者的資金部署。

雖然中國的資金受到許多國家的歡迎,但也帶來了問題。「援助數據」實驗室中國金融計畫負責人瑪立克(Ammar A. Malik)表示:「我們發現(一帶一路)35%的計畫正面臨某種實施的挑戰。」他說這些問題包括環境事件、貪腐醜聞、勞動違規,這裡提到「35%的計畫」專門指的是由中國一間實體實施的計畫。

「援助數據」實驗室的報告還指出了「隱性債務」(hidden debts),指的是中國貸款的接受者是民營公司或建設計畫的公司等,而不是各國政府,但貸款條款是地主國政府提供擔保。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借款人未能償還貸款,最終中國可要求地主國政府償還。

「爛尾樓」危機及新冠肺炎封鎖措施讓中國經濟萎靡,CNN指出有跡象表明,中國的大額支出計畫從新冠疫情以來一直在放緩,根據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Boston University Global Development Policy Center)的數據,2019年至 2020年,中國對非洲的貸款從82億美元至19億美元。

2017年蓋好的中國-巴基斯坦公路,屬於一帶一路倡議項目。中國正在籌備「十一國慶」,展現建國70年來在經濟、軍事等發展方向的繁榮。(AP)
2017年蓋好的中國-巴基斯坦公路,屬於一帶一路倡議項目。中國正在籌備「十一國慶」,展現建國70年來在經濟、軍事等發展方向的繁榮。(AP)

2017年蓋好的中國-巴基斯坦公路屬於一帶一路倡議計畫。(AP)

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全球中國倡議(Global China Initiative)數據分析師摩西斯(Oyintarelado Moses)表示:「造成貸款減少的潛在原因包括新冠疫情導致地主國經濟狀況惡化,財務限制及債務問題導致地主國需求不足。旅行受限及數個(一帶一路)計畫暫停也可能造成影響,避免金融交易完成。」

摩西斯表示:「新冠疫情之前,中國的政策性銀行資金支援已經減少,新冠疫情似乎讓這個趨勢加速了。」她說現在中國機構將「審視」戰略。

香港大學國際關係助理教授郝思誠(Austin Strange):「一帶一路未滿10年,因為計畫延遲或陷入困境就說它已經失敗,就像要說它是中國對全球施展影響力的一大勝利一樣,都是言之過早,而且過度簡化了。」

美國意在抗衡北京

CNN指出,現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美國似乎熱衷於強化自己在全球基礎設施計畫的角色。今年6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及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領導人啟動「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承諾將在2027年之前提供600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美國將提供2000億美元。

2022年6月26日,G7峰會在德國舉行(美聯社)
2022年6月26日,G7峰會在德國舉行(美聯社)

2022年6月26日,G7峰會在德國舉行(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8月訪問南非時,宣布了「美國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戰略計畫」(US Strategy Toward Sub-Saharan Africa):「我們已經看到國際基礎設施交易貪腐與高壓、建設不善或破壞環境、輸入或虐待工人、或導致國家負債累累的後果。這就是各國有選擇權、能透明地權衡選擇、在沒有壓力或脅迫的情況下投入當地社區如此重要的原因。」CNN指出,布林肯顯然是提到外界對中國資助計畫的普遍批評。

CNN指出這一切都可能為美國創造機會,讓他們有機會與那些需要籌措資金且願意合作的伙伴合作,但主要問題在於美國調集數十億美元及推動基礎設施的能力,而這是中國一直以來都擅長的領域。

美國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最多的國家,但它是否能動員民營部及聯邦政府的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則是另一個問題。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然而,分析師表示美國模式與中國的模式不同:中國模式中,國營實體發揮關鍵作用,而美國沒有這種能力來決定其民營部門的投資規模與範圍。美國「援助數據」實驗室中國金融計畫負責人瑪立克表示:「這不是第一次有這種期望,但讓民營公司(為計畫)提供資金將深具挑戰,因為歸根結底,他們要對股東負責,而且他們想要銀行可擔保的計畫。」

然而,分析師表示儘管美國民營公司將尋求利潤,但該計畫確實可能為美國及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夥伴創造機會,特別是在一些領域,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似乎準備不與中國在橋樑計畫或鐵路計畫等大型計畫競爭,也不打算要求各國在中國與美國之間選邊站。

分析人士說,美國可能會運用公私合夥金融模式(public-private finance),專注於可能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CNN指出,拜登的重點領域將放在能源安全、氣候韌性(climate resilience)、資訊及通訊技術、促進性別平等及加強衛生保健系統的基礎計畫。

然而,波士頓大學數據分析師摩西斯表示,美國及其合作夥伴必須做得比過去更多,才能成為夥伴政府選擇的「強大替代投資來源」。他還表示美國在監管標準、透明度、環境保護或社會保障可能會吸引一些合作夥伴。

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非洲美國研究中心(Africa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United States)主任伊西克(Christopher Isike)表示,一些非洲人認為美國當年在冷戰結束後從非洲撤退,等到另一次大國競爭開始時才回來。

伊西克表示,現在美國提出這些倡議,「人們會抱持懷疑態度」。然而,他表示非洲政府歡迎更多資金來源來彌補短缺,而且非洲人認為美國更透明,而且具備軟實力的優勢。伊西克說隨著大國競爭重返非洲,問題不是非洲是否或如何在美國或中國之間做選擇,而是非洲政府是否「準備好利用這種競爭的好處」。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中國的「南方戰略」:藉由一帶一路擴大影響力 拉攏開發中國家圍堵美國
相關報導》 烏俄戰爭阻斷「一帶一路」!中國轉向佈局太平洋,積極擴大軍事部署、爭取加入區域貿易協定
相關報導》 抗衡中國「一帶一路」!歐盟「全球門戶」戰略計畫9兆4000億元協助開發中國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