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印尼籍客家新住民 隱藏你我生活周遭

【梁雁 吳湘屏 桃園中壢】

桃園市的印尼新住民,人口占比高過全國,而中壢區的印尼籍客家婦女也特別多,她們可能就隔壁的鄰居阿姨,或是小吃店老闆娘,只是她們通常不會主動透露自己的身分,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們的故事。

「九層塔 放一些辣椒,放一些酒,放一些醬油 醬油膏。」

餐桌上擺滿一盤又一盤的印尼風味料理,讓來作客的年輕人停不下筷子,怕吃太慢就搶不到美食,仔細觀察會發現,像是這盤香蕉粄,或是加了香料的雞酒,雖然吃起來具有南洋特色,製作方式和菜名卻充滿客家的味道,原來掌廚的人,是印尼嫁來台灣的客家媳婦,她們靠著熟悉的飲食來思念家鄉 。

印尼新住民 游琇淇:「從以前就很喜歡煮菜,我就會學習,然後媽媽也會教我們,所以家鄉菜都會煮。」

「咖哩醬,咖哩醬然後就紅蔥頭,然後蒜頭一點點就好。」

隱身在中壢地區的新住民配偶中,有許多人是來自印尼坤甸或山口洋的客家人,兩地相似的語言和生活習慣,是促成跨國婚姻的主要因素,也讓台灣客庄產生新的文化樣貌。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副教授 蔡芬芳:「如果去看印尼新住民分布的地方,跟其實客庄是重疊的,也就是你會看到桃竹苗跟六堆,大概就是一個重疊的現象。」

只不過雖然客籍新住民人口眾多,她們卻還是擔心,會遭遇歧視或不公平待遇,為了能更快速地投入勞動市場,幫忙家裡的生計,她們寧可隱瞞自己的身分,吞下委屈。

中原大學田野調查執行學生 陳御承:「她不希望,跟我們普遍在台灣生活的鄰居們,會讓她因為她的這一層身分,而去有一個芥蒂,或者是覺得你跟我們就是不一樣,這也是前期她們會有所保留的地方。」

印尼新住民 郭惠娥:「我嫁給我老公,因為是跟公婆一起住,不方便煮(印尼飲食),就吃台灣料理,吃台灣菜吃不慣 不習慣啦!」

當年連吃一頓家鄉菜都得戰戰兢兢,印尼客家媽媽被迫藏起好手藝,不過時至今日,隨著台灣的新住民,和移工人口愈來愈多,異國商店和餐廳林立街頭,或許中壢已經準備好,展現多元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