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暴跌:新華社發文安撫後迎反彈,中港股市坐過山車

People walk past an electronic display showing the Hang Seng Index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Hong Kong on July 26, 2021,
People walk past an electronic display showing the Hang Seng Index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Hong Kong on July 26, 2021,

中國出重手規管教育培訓行業,使一批在美上市的中資教育企業,股價在一天之內「腰斬」。下跌幅度之快,牽連其他中概股,投資者恐慌下紛紛出逃。

連跌三天後,多只個股和相關指數「屢創新低」,中國官方則出面安撫投資者情緒,聲稱目的不是打壓相關行業,而是為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並重申「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沒有改變」。

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應聲上漲。但分析人士擔憂,最近圍繞中國科技企業動作頻頻,長期來看,可能會影響海外投資者對中資公司的整體估值。

連跌三天

這一輪暴跌始於上周五(7月23日)的一則消息。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將發文嚴禁教培機構「資本化」運作,甚至一律不得上市融資。

消息一出,已上市的教育股應聲而跌——新東方在港交所的股價一度「腰斬」,在美股收盤跌幅54.22%,高途跌幅達63.26%,好未來跌幅更是超過70%。

周六(24日)中國官方正式發文,坐實了傳言。投資者的情緒也在周末不斷醞釀。

This picture taken on November 8, 2019 shows pupils attending a class at a children's computer coding training centre in Beijing. - China has been making huge investments in robo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with the government issuing in 2017 an AI development plan which suggested programming courses be taught in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中國校外培訓機構眾多,總規模驚人。

「黑色星期五」並不是故事的結束,本周一和周二(26日、27日),拋售情緒從教育股擴大到整個中概股。兩個交易日內,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Nasdaq Golden Dragon China Index)跌幅近15%。該指數由由在美國上市的98個最大中國股票組成,這是該股指自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

香港恆生指數也連續兩日大幅跳水。本周一急瀉4.13%,本周二下跌4.22%,使恆指成為今年G20經濟體中表現最差的股指。同樣,暴跌個股也從教育行業,延伸到科技、醫療等板塊——騰訊周二跌9%,美團跌17.7%。

海外市場的情緒也進一步傳導到中國的A股市場,上證和深證兩大股指在周二分別跌幅2.49%和3.67%。

從今年2月至今的五個月裏,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股票價值就被抹去了約7700億美元。教育股跌幅甚至超過90%,在美上市的高途集團(原名「跟誰學」),從年初最高近150美元的股價,跌至2.4元。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生效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被夾在互相衝突的兩國監管層中間。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被夾在兩國監管層中間,最近不斷遭遇嚴格的監管。

深夜發文安撫情緒

如此程度的急跌,使中國官方也坐不住了。本周三(28日)深夜,中國官媒新華社發文稱,近日出台的平台經濟、教育培訓等行業的監管政策有利於中國長遠發展,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沒有改變。

新華社指出,無論是針對平台經濟還是校外培訓機構,這些監管政策,都是促進行業規範健康發展、維護網絡數據安全和保障社會民生的重要舉措,並非是針對相關行業的限制和打壓,而是有利於經濟社會長遠發展。

文章中還表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依然堅定,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依然穩固。

與此同時,「證監會對企業選擇上市地持開放態度,支持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作出選擇,支持企業依法合規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這句話被市場解讀為仍然允許中資企業到美國上市。

深夜發文之時,正是美股的交易時間,從教育到科技,中概股迎來一波集體反彈。教育股裏高途和好未來上漲較高,分別為25.26%和16%;新東方略少,也有7%。但值得一提的是,這輪反彈遠遠未能補回過去三天跌掉的部分。

A trader works on the floor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on July 23, 2009 in New York, New York
新華社發文後,中概股迎來一波集體反彈。

這輪反彈中,美國散戶似乎成為接盤的主力。獨立研究機構Vanda表示,在中概股恐懼情緒蔓延美股時,接盤大軍再度現身——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和小鵬,以及科技巨頭阿里巴巴,躋身美國散戶投資者周二買入的六大股票名單,吸引了合計1.94億美元的淨流入資金。

摩根大通本周三發佈報告,追蹤了主攻中國的ETF基金的資金流動情況後發現,雖然機構投資者最近持續賣出中概股,但「散戶投資者似乎逆勢操作,將本周中概股的下跌視為買入機會,」

受此影響,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連續四天下跌後,周三上漲超過9%。

或影響中概股長期估值

這種強勢監管背後代表哪些趨勢性的變化?

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加華資本(Harvest Capital)創始人宋向前表示,中國企業家和投資者必須明白,不計後果追求資本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公平優先於效率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路透社援引投資者認為,新模式似乎正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所說,將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了單純追求高速增長的前面。

國際金融協會(IIF)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收入增長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儘管家庭收入已經超過經濟增長,但二者都在放緩,家庭收入仍然低於疫情前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國前10%的家庭在家庭財富的佔比中達到47.5%。

即便如此,中國家長還是不成比例地將個人收入投入到教育領域——招聘公司51job在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近40%的父母將其收入的20-30%用於子女教育,這一比例被視為高得難以持續。

但這種改變背後不是沒有代價,富瑞金融集團(Jefferies)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說,當局正試圖在減少社會不平等的同時,壓制破壞生活成本的價格過度上漲,但國家干預控制民營部門,已經加劇恐慌性拋售。

一位在上海從事互聯網企業風投人士向BBC中文分析,這一次監管力度遠超市場預期,疊加中美關係惡化、瑞幸造假、滴滴下架等事件,對於境外資本而言,中國互聯網企業不確定性日益增加,或許會影響這些企業的整體估值。

這種影響或許已經顯現。

「在法規更加明確之前,教育行業肯定是不會有所動作了,如果看一下即將進行的交易...會看到估值也許普遍沒有以前高,」路透社援引一位香港中資投行人士表示,這可能與行業無關,更多是由市場對中國企業的看法所驅動。」

投資者和銀行家們現在正試圖尋找哪個行業會成為下一個目標的線索,一些人指出,可能是那些可以讓企業家們迅速成為超級富豪,以及勞動法較為鬆弛的行業。

許多分析師和銀行業人士還是持保守態度,他們認為投資者可能會退避三舍,直到中國監管改革落地。

「在市場風平浪靜之前,大多數交易都擱置了。」路透社援引一位歐洲機構的銀行業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