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烏元首通話後 台處境尷尬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6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這是俄烏戰爭以來,中烏領導人首次通話。習近平表示,中方堅持勸和促談,並將派代表赴烏克蘭等國訪問,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與各方深入溝通。習近平在眾人千呼萬盼下終於出手,為俄烏和平帶來曙光。

俄烏戰爭爆發後,美歐國家一面倒向烏克蘭,除了持續軍援烏克蘭,並譴責俄羅斯及祭出經濟制裁。台灣則是扈從美國,採取同樣作為。但中國大陸保持戰略定力,既沒有譴責俄羅斯,也沒有對俄國施加制裁。但也對烏克蘭提供人道救援。

美歐以戰止戰的作為於事無補,不但沒有折損普丁的堅定意志,反而使烏克蘭受創日益加深。在各方調停謀和毫無成效之下,只能期待態度中立的中國發揮影響力,促使俄烏雙方止戰和談。

中國大陸在2月24日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接著習近平3月20至22日應邀赴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並宣稱是為了和平而去,使中國因此站上道德與國際正義的制高點,無形之中也提高了國際聲望。

中共的外交作為一向極為穩健,沒有十足的把握絕對不會輕舉妄動。如今習近平決定出手,顯示北京已做好全盤規畫,胸有成竹。大陸日前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震驚國際,如果再促成俄烏停戰,其國際地位將可和美國比肩,不論是習個人或中國大陸的聲勢都將達到新高峰。

外交工作的最高目標是維護國家利益,大陸自俄烏開戰以來採取的穩健作法,為自己爭取到甚大的整體利益,堪稱是外交工作的一大勝利。反觀台灣在俄烏開戰後的外交作為卻有可議之處。蔡政府提供烏克蘭人道援助,雖符合國際慣例,但是否有必要扈從美國譴責俄羅斯,並對俄國祭出經濟制裁,卻值得商榷。

台灣與絕大多數國家沒有外交關係,必須廣結善緣,絕不可輕易樹敵。蘇聯解體後,我政府與俄羅斯互派代表機構,審慎經營雙邊關係。台灣從來沒有在烏克蘭設立代表處,雙邊實質關係僅僅侷限在寥寥可數的貿易往來。在此情形下,民進黨政府犧牲台俄關係,親近烏克蘭,就顯得有失算計。

澤倫斯基在與習近平通話中,強調烏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希望與中方開展全面合作,開啟烏中關係的新篇章。顯示澤倫斯基看重的是中國大陸而不是台灣。

在中烏領導人通話後,美國國務院表示歡迎,這也顯示美國已見風轉舵,對俄烏戰事態度有軟化的跡象。美國的轉變也使台灣的處境極為尷尬。在國際強權的遊戲中,台灣的外交作為顯得無比稚嫩,兩岸政府在國際外交上的表現如今可說是雲泥之別了。 (作者為前駐海地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