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氣候變遷」對話:各有所圖

US Special Presidential Envoy for Climate John Kerry (L) gives a thumbs up whilst meeting with Italy's Ecological Transition Minister Roberto Cingolani at Palazzo Reale for the climate and energy G20 meeting in the historical centre of Naples on July 23, 2021. (Photo by Filippo MONTEFORTE / AFP) (Photo by FILIPPO MONTEFORTE/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阿富汗事件告一段落,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即於8月31日訪問中國大陸。這是凱瑞繼4月之後第二度訪中,除了與他的對口、中共氣候變遷事務特使解振華會晤,也分別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以及中共外交部長王毅等高層官員進行視訊對話。一般認為,凱瑞受到的對待,規格超過7月訪問天津的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

對拜登政府而言,凱瑞此行具有內政和外交的雙重意義。在內政方面,拜登已因阿富汗撤軍而出現政治危機。不但共和黨反對人士要求他和他的國安幕僚辭職,連民主黨內同志也有批判聲浪。例如,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五角大廈第三號人物的佛洛諾伊(Michèle Flournoy)就指出,拜登政府面對的問題為「是否已制定足夠的應急計畫,來維持關鍵的反恐行動」,以及美國「是否履行了對幫助我們的阿富汗人的義務、降低與撤軍相關之風險,並提供持續支持以保持阿富汗軍隊自立。」

上述這些質疑已涉及拜登政府的決策和危機處理能力,並反映在美國的民意之中。根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與《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9月3日公布的最新民調,77%民眾支持從阿富汗撤軍,但其中52%不滿意拜登的處理方式,遠高於滿意者(26%)。整體而言,44%民眾滿意拜登的施政表現,51%不滿意,支持率淨值為-7%。這個數據幾乎翻轉了6月底的調查結果,當時對拜登滿意與不滿意的民眾,分別占50%與42%,支持率淨值為8%。

拜登希望從防止氣候變遷切入,把國內民眾的注意力,轉向應付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共。因為第一,氣候變遷如同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全球性的殺傷力。今(2021)年,世界多國出現氣候異常現象,如美、加繼年初的罕見大雪,7月又出現熱死數百人的熱浪;西歐、日本、印度洪水成災;同時更有多個國家受森林大火所擾。幾乎所有研究都指出,未來這些災害只會更多,成為一種「新常態」。

第二,拜登上任後立即簽署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議」的行政命令,觀察家評論,這項行動不只是象徵性地宣示「美國回來了」,而且具有著重大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等戰略考量。拜登或許希望抓住這個議題讓凱瑞出擊,可使他在阿富汗撤軍而飽受各方責難後,產生「療傷止痛」的效果。

第三,集中全力對抗中共,本是拜登自阿富汗撤軍的主要動機。拜登政府將氣候變遷作為中美復談的第一個議題,就中美關係的諸多分歧而言,是「避重就輕」,但認為這個議題最有可能取得中共的讓步。中國大陸是目前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地區,習近平曾表示,中國碳排放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並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但至今沒有公布具體實現步驟。如果凱瑞此行得到中共的承諾作出讓步,則可視為拜登外交的一項成就。

因此,凱瑞在訪陸期間告知中方:「氣候是沒有意識形態的,不分敵我的,也不是一個地緣政治武器。」凱瑞話沒說錯,理論上氣候變遷本屬「非傳統安全」議題,中美在此領域確實有合作的空間;但拜登是從競爭的角度看雙方的合作,這與過去的中美競合關係不同。更何況,新冠肺炎疫情屬於「非傳統安全」,但中美面對病毒的跨界擴散,不僅沒有展現合作抗疫的成果,甚至還演變成雙方的「疫苗外交戰」,且拜登對於病毒溯源問題,至今仍緊咬中共不放。

對於凱瑞的表態,中共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視訊會議中指出:「中美氣候變遷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係的大環境,美方應與中方相向而行,採取積極行動,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王毅還藉機對當前中美關係提出了三項要求:一,解鈴還需繫鈴人,現在球在美方一邊,美方應停止將中國視為威脅和對手,停止圍堵打壓中國;二,應重視並積極回應中方提出的「兩份清單」和「三條底線」,採取實際行動改善中美關係,不能舊帳未了又添新帳;三,應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開展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的協調合作,不能只搞單行道。

王毅的說法顯示,中共已把氣候變遷談判,放在中美關係的一個籃子裡。此外,今(2021)年是中共建黨100週年,包括中國社科院、中央黨校、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等中國大陸重要智庫之專家學者,特別就習近平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舉辦了大型的學術研討會。與會人士認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精髓和要義,就在於「總體」二字。因此有與會者強調,「要統籌好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既要避免由於安全問題認定遲滯,阻礙相關安全政策、措施出台,又要防止不同領域的安全問題相互干擾,顧此失彼甚至出現某一安全領域壓倒其他安全領域,最終損害國家總體安全利益。」

《美國之音》(VOA)9月4日評論指出,「氣候合作離不開美中關係『大氣候』」。由於中美各有所圖,雙方這次的對話,看不出有任何交集之處。換言之,凱瑞未能達成拜登交付的任務。

經過阿富汗事件的挫敗,拜登需要「出口轉內銷」,在其他外交戰場上「扳回一城」;相反地,習近平為了全力布局明(2022)年的中共「20大」,希望「穩定壓倒一切」,尤其避免在處理對美關係時「無事生非」。雙方著眼點不同,故即使有對話,最終僅淪為一場「聾子的對話」。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