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獨具一格的 圖書館酒店

文/攝影 程奇逢

圖書館與酒店是兩個功能用途完全不同的地方,讀書借書去圖書館,出門旅行住酒店。我有時故意混淆它們的功能,興之所至,攜幾本書,在海邊或山裡住幾天酒店,專為讀書。但我發現紐約市中心有一家「圖書館酒店」,創辦者極有創意地把積發鴻博的書籍與溫馨舒適的休憩之地合二為一,卓爾自成一格,惹人想去探究,於是我去住了一次,結果被它深深吸引。

這家酒店的老闆叫亨利·卡藍(Henry Kallan),是個有學問的企業家,以經營精緻酒店而出名,這家圖書館酒店設立于繁華的麥迪森大街上,與著名的紐約公共圖書館僅百步之遙,它的成功令卡蘭在紐約的酒店業獨步一時。

酒店的樓層及房間的命名別出心裁,以圖書館常用的「杜威十進分類法」來取名。3樓至12樓分別命名為「社會科學」、「語言」、「數學與自然科學」、「科技」、「藝術」、「文學」、「歷史」、「通用知識」、「哲學」、「宗教」等十個樓層。每個樓層的房間再以各個小類命名,如七樓「藝術」層,001號房間是「建築」、002號是「繪畫」、003號是「表演藝術」、004號是「攝影」、005號是「音樂」、006號是「服裝設計」等等。

每個房間裡都放置與這個房間的名稱相關的書籍,旅客住宿時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房間。我第一次去住的時候選擇了9樓的「亞洲史」房間,裡面的書櫃上擺著大約六、七十本書,其中有英文版的《孔子》。

房門把手掛的牌子更有意思,一般酒店的把手掛牌,一面寫著「請勿打擾」,一面寫著「請打掃房間」。但在這裡,它棗紅色的一面上寫著:「噓…讓我讀書」(Shhh…Please let me read),藍黑色的一面寫著:「請撣撣我書上的灰塵」(Please dust off my books)。大床頭上橫放著一根長長的圓枕,上面寫「Book Lover Never Go To Bed Alone」。

一樓登記櫃檯後面的牆上,是仿造圖書館卡片目錄櫃的樣式,旅客走過去,不像是去Check in ,倒像是在辦理借閱手續。據說整個酒店的藏書,已超過六千餘冊。酒店的書,丟失的情況並不嚴重,即使有,他們也就是再去訂購新的圖書,把它當作一般酒店的消費用品來補充。有些作家來這裡,也會捐贈自己的著作給酒店,華裔女作家譚恩美就把她的作品《接骨師的女兒》送一本給酒店。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14樓的頂層。圖書館酒店一樓的義大利餐廳及頂樓的Penthouse是對外開放的,前不久,我帶一個朋友去圖書館酒店,我們乘電梯直達14樓,電梯兩邊,一邊是溫室花園式的「詩園」(Poetry Garden),另一邊是「作家書房」(Writer’s Den)。那天紐約大雪初霽,外面的嚴寒,襯托出壁爐裡火光閃閃的溫暾,我們手捧一杯咖啡,輕聲聊天。

「詩園」兩面牆壁是桃花心木的典雅書架,牆角佈置有綠色植物與盆栽,「詩園」室外有露天陽臺,我驀然想起古羅馬哲人西塞羅的話:「假如你有一座花園和圖書館,你便擁有所需要的一切了。」